1 / 2
文档名称:

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5/10/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 ?9 x* M3 i2 X* r9 [5 u/ B
4 h- L, g8 s! i; c; V- a
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连环画收藏个性,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涉及到藏品基本属性、收藏史、收藏心理、收藏性质等多种方面。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连藏定位的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当前,随着连藏事业的迅猛发展,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伴生现象已有所发生,令人或感到痛心,或感到迷惘。这些,有可能影响到连藏事业在整体上的健康发展,从而失去自我,失去促进连环画艺术事业发展的良好初衷。因此,有必要较深入地研讨连藏个性,期望在这个定位问题上,求得大家能够达成基本共识。
0 K3 q1 f* v3 s& w( t) w& w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了共性。
) ]0 s6 A6 Q L+ l3 r) ] 连藏具有一切收藏门类的共性特征,但是,其个性特点异常鲜明。连藏与邮藏,在共性特征上有某种相似,即:藏品都是经由批量生产的印制品,两者具有可比性;故此,可以通过连藏与邮藏的类比,对连藏个性进行定位分析:( P# R- w# W, z. b# L6 M5 ^# V
1、藏品基本属性# E! C) p) V3 Y2 ]) J% P1 s5 |
邮品与连品的共性是:按所创作的原稿进行印刷复制并批量生产。两者的差异在于: 邮品属于一种邮资凭证,专由政府邮政部门控制出品,并且是一次性出品而不再生产;出品上的这种专控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邮品因年代距离而造成的珍稀性及其收藏价值。因此,一般规律表现为“年代愈久、其邮品愈珍稀,集邮与邮品设计创作主体并无联系”。连品则不然,连品属于图书门类的一种分支,性质为文图结合的普及型文艺读物,出版渠道相对较多,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可多次重复出版;出版上的此种多元化和再生化,使得收藏上必然具备了选择性的特点;连品的收藏价值,在外延上注定要比邮品丰富得多。连品的珍稀性,首先表现为图文有机统一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其次表现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编文作家、绘图画家),所以,一般规律表现为:名家的名品最具收藏价值--这与字画收藏是相同的;除此,连品珍稀性还决定于其他一些不可再生性因素,如:已辞世画家的绝笔之作、年逾古稀老画家的封笔之作、著名文艺家当年在连坛上的拓荒之作及政治因素,等等。这种不可再生性因素同样是与艺术创作主体相联系的。1 G2 A; k( J0 n5 ] E" F; ^9 }
2、收藏史
F G( }7 `! ] 邮藏是一种国际性的、具有稳定、连续性发展的广泛性收藏门类。连藏则与之大不同,它是中国特有的、由连环画出版萧条的反作用而形成的突发性收藏门类,收藏起因特别。之所以称为突发性收藏门类,是从宏观角度看待的,特指以"收藏热"勃兴为标志的大众性收藏的兴起。(从微观上看,个体性收藏的历史应上溯到清末民初连环画的发端期,连藏史的上限与中国邮藏史的上限大致相同)大众性收藏的兴起,源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原因,具体说,源于连环画事业两次大起大落的反作用力,一次是人为的政治强力将文革前17年发展高潮推向出版萎缩,另一次就是市场经济强力将文革后10年发展高潮推向出版弱势。这后一次的“大落”,标志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环画卖方市场一统天下局面的巨变,同时了预示了连环画事业转折期(改革期)的到来。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未来的发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