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篇
古代物理学
第一章中国古代物理学
中国古代物理思想的探索()
我国古代物理思想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西方古代及中世纪的物理学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古希腊的物理学()
西方中世纪的简况()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
从整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应用技术走在前面(如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丝绸、瓷器、农业、中医药等)而基础科学理论相对来说发展迟缓;其中天文、数学、化学又比物理强。
在我国古代物理学成就中,比较突出的有:物理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力、声、磁、光等方面有较多的成就。从研究方法上看:
1. 基于生产技术中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而作的定性描述较多。
2. 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或结合数学上的推证和计算来思考则比较少。
社会上没有尊重科学技术(包括实验)的风气,所以这些自发的分散的成就被埋没或散失。从时间分期来看有三个科技高潮:
春秋战国(公元前8~3世纪)
两汉(公元前2世纪~公元后2世纪)
宋明(10~17世纪)
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份珍贵的遗产,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探索。
为什么我国科学技术13世纪以前处在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领先地位,而近代科学却不是从中国开始发生?这是国际科学世界当前极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
第一节 中国古代物理思想的探索
原始人类用神话和宗教来解释大自然的威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人们在制造和利用工具征服自然方面,逐渐积累了不少对物质世界运动的直觉经验。当思想家圣哲把群众的实践经验与自己的直觉观察做出条理性或哲理性的解释、并逐渐摆脱神的观念时,科学就开始萌芽了。
这种初期的自然哲理与人间祸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总体认识。
2. 这些自然哲理影响着后代对自然的认识和斗争,成为物理学概念的最早起源。
萌芽特点
一.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物质观
元气论
原子论
阴阳说
五行说
,是我国古代一份独特的珍贵遗产.
阴阳说
五行说
我国古代人民对物质本原的认识:
世界是由什么物质(几种元素)组成及
如何按阴阳消长而运动变化的问题。
①五行说
古代人们把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状态或运动形式
做出初步归纳分类,这是物性学概念的最初萌芽。因此,把万物归于几种基本元素的这类朴素观点,古代各国都是相同的。
中国的五行说产生的时代较早(殷末周初,约公元前10世纪前)。<br载:周幽王九年(.)太史伯见郑桓公曰:“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在五行中还有没有更根本的东西?在我国提出这一问题的首推管仲,他认为“水者,地之血气也……基于天地,可藏于万物。……人,水也,万物之本原也”这是认为水为万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