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市“十二五”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发展背景 2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2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4第二章 总体要求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目标 6三、空间结构 8第三章 重点任务 11一、加快入境旅游发展 11二、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 12三、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 14四、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 16五、加强旅游板块通道化建设 17六、加强首都综合优势的转化利用 18七、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19八、构建国内外旅游城市联盟体系 19第四章 保障措施 20一、推进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20二、深化地方法规与行业标准建设 20三、加强质量管理与市场环境建设 21四、构建旅游人才的科学发展平台 21五、建立有效的旅游投融资体系 21六、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21前言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的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 2009?41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主要依据,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 2011年至2015年。1第一章发展背景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走过了一段既艰难又辉煌的历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面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不利因素的袭击,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北京市旅游业逆势而上,呈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2830亿元,。3000120%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率100%250080%2000)60%元亿150040%(20%10000%500-20%0-4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1北京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率变化(2001-2009年)(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0)“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 2006-2009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 ,比“十五”前四年增长 %;旅游外汇收入累计 ,同比增长 %;累计接待国内游1据《关于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指标测算的说明(草案) 》。,%;,同比增长142%。2007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009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北京旅游业服务中央,承担了众多重大接待服务,包括奥运会与残奥会、建国 60周年大庆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点)185家,其中5A级4家、4A级56家2;共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4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3;共有民俗旅游村344个,民俗旅游户2万余户4。2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点)(个,2006-2009年)(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0)旅游服务配套水平大幅提升。 2009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757家,其中五星级 54家、四星级 129家,三星级 268家5;全2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 2010》3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 2010》4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 2010》5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 2010》3市共有旅行社870家6;至2010年3月,全市共建成66个旅游咨询站7;前门、宣武门、北京南站三个旅游集散服务站投入运营。伴随着首都机场 T3楼的启用、北京南站的建成和轨道交通的拓展,北京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图32005-2009年北京旅游饭店客房数(万间) 8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深。建立了“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北京市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环北京4省区和10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建立“共塑产品、互送客源、共同宣传、异地投诉、联合执法”的旅游合作意向。在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下,2010年底联合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四省(市)共同启动了《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还加强了与境外重点客源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二、“十二五”发展环境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