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简论学生的选择自由.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论学生的选择自由.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19/4/24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论学生的选择自由.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论学生的选择自由陈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针对在校学牛选择权利的无从实现,木文依托存在主义哲学对人选择自由关怀的理念,突出强调学牛是具有选择权利但有待被赋予选择能力的个体,主张通过开设选择教育课培养学牛选择能力,教师、家长逐步归还学牛应有的选择权来触发学牛的选择意识和选择习惯,并施之以相应的责任意识教育,立足学牛未来发展所需、关怀学牛现今的牛存状态。【关键词】选择权选择能力责任意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039-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体制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选择,人们遭遇到的选择机会多于以往任何时候。在校学生也因身处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风口浪尖,面临着应试现实和能力发展的艰难抉择,这些选择映射到学习牛活中就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形式等的选择。可是不难发现,在教育研究者们心系当代学牛发展之时,却不曾见到学生对自我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的足够关注,他们的心思仍然只放在如何很好应对教师和功课上了。与其说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权毫不关心,不如说他们自从踏入校门,就从未在课堂上被告知过“选择权”这个概念,在学校生活中也从未被赋予过这样的权利。每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背后都有它的哲学价值取向,而“关注学生选择自由”的哲学依据就是存在主义哲学。虽然存在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个人木位的偏执,但其注重人的自由选择、主观性和独特性、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和促进学牛自我牛成等思想与当前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用存在主义顾念人性的眼光来审视当前过于“物化”学校教育,对修正和检验其中的不足、关怀学牛的牛存状态、肯定和尊重学牛个性多元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学生是具有选择权利的生命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是“存在先于本质”,奈勒描述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之可能,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中”,该命题是对先前西方哲学的一种颠覆,是其理论之源,也是这个非理性哲学的发人深省之处。西方哲学的传统思想主张“本质先于存在”:即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和概念预先存在那里,人的任务就是去追寻这个普遍、抽象的本质,自身具体而特殊的存在(自由)是次要的。存在主义者则认为“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律,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不断涌现岀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所以人没有什么本性,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我们首先提供了杯子这样一个概念,它才有属于自身的本质的定性,接着才能被生产出来,以杯子这一固定的物质形态岀现在我们面前;而人只有先存在着,然后再试图给自己下定义,创造着自己的本质,而这种属性是可以变更的,这就是人和物的区别。人是未完成的人,人永远在生成的路上。如果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先于人的存在,那就是对人的主观性的否定,把人、物混同。也正是基于本质未定,人才是以可能性为前提的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生命,对人施以教育才有可能。叶澜老师提及“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等文化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是教育活动中最本质的变化。”“转化”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将社会选择的教育目的、内容向学生个体内在身心发展的转化。其二是学生在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按照自己的需要与可能选择性地汲取外部知识,完成从潜在发展可能向现实发展的转化。前者是从社会层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