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对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启示.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4/3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启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在物理学、语言学、哲学领域,声、音之别客观存在。在音乐领域,声、音之别也客观存在,尤其是在音乐领域的那些老祖宗那里,不仅存在声、音之别,而且还存在声、音、乐之别以及由这种差别所引起的歌唱要求的差别。近年来,声乐只讲声而不讲乐,不讲心、意、情、德等其它,变成了单一的声学,这是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偏失。心灵感悟、情感涌动、正心修身、遵循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则等都是提升声乐教学和演唱水平的着力点。关键词声音乐之别;声乐教学与演唱;启示关于声、音、乐之别以及由这种差别所引起的歌唱要求之别的问题,尚未引起声乐教学和演唱者的足够重视。事实上,不仅在物理学、语言学、哲学领域,声、音之别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音乐领域声、音之别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音乐领域的那些老祖宗那里,不仅存在声、音之别,而且还存在声、音、乐之别以及由这种差别所引起的歌唱要求的差别。一物理学、语言学、哲学领域的声、音之别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包括力学、声学、热学等。[1]1449物理学的声学认为,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波,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可以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称为可听声。[2]604物理学的声学只研究声而不研究音,只有声的概念而没有音的概念,并把专门研究声的学问称为声学而不称为声音学。物理学这种关于声、音之别的认识,已成为现在一般的科学常识。语言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1]1665,它关于声、音之别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声无意,音有意。声为什么无意呢?因为语言学上的声仍是一种物理属性的机械波,不具有语言意义。那么,音是什么呢?当人的内心有了某种想要表达的思想即意之后,就会通过声将它表达出来,人要表达的这种意就是音。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在解释音时都把音解释为消息。消息是什么?消息即意,所谓佳音即是一种有好的意义蕴涵其中的好的消息。声则没有消息的含义,有佳音但却没有佳声。又因为只有人才能有语意,所以一般物体所发出的震动波只能叫声而不能叫音,因此也就只能听雨声而不能听雨音,只有人发出的声才能叫音,而且人的声也只有在被赋予了语意之后才能叫音,没有音的声就只能闻其声而不能知其意。第二,音是多个声的组合。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单出曰声,杂比曰音。第三,声无情,音有情。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声是一种机械波,不带有情感色彩,声情并茂一词事实上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声、情的差别与对离。音有情,音是人内心想要表达的某种思想和所体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声时将声又解释为声音[1]1222,同时在解释音时也将音解释为声音,[1]1622这说明在一定的程度上声与音是通用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就常常把声、音作为一个词组来使用。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这种解释并不否定声、音之别以及关于这种差别研究所带来的严谨的学术意义。而且,即使是在将声音作为词组来使用的状态下,人们也还须关注到声与音两个不同的方面,既要闻其声,又要知其意。声、音之别在哲学领域也是客观存在的。哲学强调辩证思维,强调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不同事物的区别和联系。《道德经》二章说音声相和,这一观点既反映了音与声的区别,又反映了音与声的联系。《道德经》四十一章又说大音希声,这一观点依然反映了声与音的差别及其二者的对立与统一。大音希声的观点还与现代汉语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观点一致,大的音意不需要太多的声来表达,桃李即使不言也能下自成蹊。二音乐领域的声、音、乐之别及其歌唱的语言属性在音乐领域,什么是声?首先,它与物理学、语言学的声不一样,它是一种具有歌唱特征的声,是乐声。它的研究范畴也与物理学、语言学不同,不是使用赫兹、声母、韵母等概念,而是使用美声、民族、通俗等概念。其次,它与物理学、语言学的声又一样,仍是一种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物理属性的机械波。在音乐领域,什么是音?首先,它与语言学的音不一样,语言学的音是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音乐领域的音则是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其次,音乐领域的音与语言学的音又一样,仍是意、仍是多个声的呼应、仍是情。具体说来,在音乐领域,音从何来?音、声的关系怎样呢?其一,音是意,从心而来。音乐领域的音是心受感动后而产生的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3]168。其二,音是多个声的呼应,由多个声的组合与协调来表达。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3]168。人心受到外物的刺激后就产生一些意义感悟,但这些意义感悟是在人的内心世界里的,不说出来就没人知道,而要想把它说出来就需要借助于声,即形于声,声是音的外化、外壳,音是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