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部分:收支两条线改革相关概念阐述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背景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内涵改革的现状一、相关概念收支两条线: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收支两条线管理:指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罚没收入:指执法、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违章者实施经济罚款的款项、没收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财政部门的规定行使其管理职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1年1月30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1]9号):2011年2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乡镇自筹统筹资金、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有关要求,从2011年1月1日起,除教育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行政性事业收费占预算外资金的大部分,预算外资金是非税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税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经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冲突,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的缺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或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部分预算内资金划为预算外,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1988、1990和1992年三年,当年预算外资金收入分别达到2361亿元、2709亿元和3855亿元,分别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00%、92%和111%。这既分散了国家财政资金,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加重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又造成私设“小金库”、贪污浪费等问题突出。为此,中央决定明确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财政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三、改革的内涵(一)收入必须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非税收入属于财政资金,必须全额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罚缴分离,收缴分离征收管理方式——“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二)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有关事务统一由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机构归口管理实现“收归收、支归支、收支脱钩”的管理目标①部门和单位支出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规定用途安排使用②部门和单位的支出与其依法取得的有关收入不挂钩(三)单位账户开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单位开设账户须经同级财政部门的批准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严格账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