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纸船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纸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9/5/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纸船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灵武回中白菊花【教材分析】《纸船》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首外国散文诗,选自印度近代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新月集》,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被誉为“诗圣”。1913年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这首诗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以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诗歌较少,特别是外国诗就更少了,所以学生对泰戈尔的生平与思想了解的不多,因此他们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正因为这首诗反映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正好吻合我们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他们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2、朗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朗读、交流、比较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4、理解作品中的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注重朗读,体会本文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儿童奇思妙想;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2、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儿童奇思妙想,表现童真稚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观察图片:莫言、泰戈尔。以亚洲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为话题,引出对泰戈尔的介绍,引入新课。(板书标题作者)二、教学过程:“读”1、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2)师生分析确定语调、节奏、感情。(3)教师配乐范读。(4)指定学生朗读。(5)集体朗读。“析”2、赏析诗歌质疑思考:(1)“我”每天都会做一件什么事?目的是什么?(2)“我”纸船上都承载着那些东西?(3)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4)诗人写作纸船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1、孤独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谊或希望“我”的祝福能传给远方的人们。2、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上。3、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风大浪中平安度过。4、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雅趣。“较”3、比较阅读:将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比较欣赏。冰心是深受泰戈而影响的诗人,两首诗又都以《纸船》命名,它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小组展开讨论:A两首诗都选用了“纸船”这个意象,它们的涵义有什么不同?点拨:前一个是童心的象征;后一个是对母亲的眷恋和思念的寄托。B、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感情基调?点拨:前一个是明快、活泼的,后一个是深沉而哀痛的。两首诗虽感情基调不同,但相似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也足以证明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伸”4、能力拓展: 动手折一只纸船,并以本诗中的一节为例仿写一段话,为自己的纸船装载梦想、希望或祝福。三、结语: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加倍的努力,,以奋斗为桨,在青春的长河里乘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