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考历史题解题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23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历史题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9/5/10 文件大小:2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历史题解题技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形式一般表现出: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归类形式的列举,有合并同类相异的列举,有结合概括综合性的列举,有比较对比型的列举,其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 历史列举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①认真审题。审出范围,审出类别,审出具体内容,方可作答。②作答时,按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点到为止,简洁明了。③答题时要求规范、系列化、条理化。 【题型一】横向列举题 横向列举题主要以考查某单元、课的系统知识为主。横向列举题的答案要点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是前后相承关系,或是因果关系。 【例题】今年是我党建军83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分析】综合考查我军的名称历史演变和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战役。 【答案】(1)中国工农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或淮海战役或平津战役)。 【题型二】纵向列举题 纵向列举题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点”为主。答案散见于各单元、课中,甚至所有教材中,跨度较大。纵向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分门别类,融会贯通。考查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尤其是联想能力。 解答纵向列举题要求先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然后提炼要点。纵向列举题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后的运用能力。 【例题】写出下列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年代、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设计京张铁路 (2)1912年元旦 (3)《天演论》 (4)《海 (6)两弹元勋 (7)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分析】本题纵向地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知识,考查方式以人物为中心,实质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答案】(1)詹天佑。(2)中华民国成立。(3)严复。(4)魏源。(5)籼型杂交水稻。(6)邓稼先。(7)邓小平。如何解答中考综合开放性试题 近年来,中考中历史综合开放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综合开放”。“综合”它有材料的综合,有图、文、表的综合,有各类题型合一题。“开放”它有材料的信息新颖,发问的讨论式、开放式,答案的灵活性。其模式有图表综合型、文字综合型、图表文综合型。 题型一:此类题型集填空、选择、材料题型于一体,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图表,要求学生填图填表、识图识表、回答所提示问题,最后联系教材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想或启示。 【例题】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并茂型综合开放性的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和图片,从题意中获取解题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试题。从题干和图片中可以得出,本题所示的废墟是圆明园遗址,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最后,分析选项可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造成了图片中的废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题型二:这类题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既是闭卷考试的压轴题,又是开卷考试的必考题型。题型的特点是给出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多种形式、多方面发问,综合性极强、灵活性大。解这类题型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仔细观察图表,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有用的信息,把所学知识和图、文、表有机结合起来,依次答题。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一、解题方法 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 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 (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