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君红:要热爱教育事业,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您能谈谈如何培养师生获取幸福的能力吗?
从学生层面上,幸福教育不等于愉快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我们结合学生的“小金鹰文化”,以“鹰”的精神、品格教育、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俗话说,好习惯成就一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通过“小金鹰”激励机制,着力学生习惯的养成,为其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再次,创设丰富多彩的发展平台。通过“小金鹰”系列活动、“小金鹰”俱乐部等途径,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发展特长,张扬个性,释放天性,增强自信,充分体验获得成功的幸福感。
从教师层面上,我们实施了“微笑、关爱、专业”为目标的幸福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微笑的、关爱的、专业的”幸福教师,首先,通过幸福人生系列讲座,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育观、学生观、家庭观等,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乐观地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人和事。开展教师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树立自信,增强教师的学校归属感。其次,通过师德学习、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爱生意识,学会全纳地、有方法地爱学生,享受教育爱与被爱的幸福。再次,分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能力,享受教育成功的幸福。另外,要让每个教职工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贡献出来,让教师能畅所欲言,在学校中有参与的意识,提高归属感和幸福感。
您在学校的特色建设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我认为,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全面总结与反思学校在各个层面工作的经验和问题,然后在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全校的发展愿景,再将这个愿景植入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使关键领域的发展围绕着这个愿景,为愿景提供具体的、实在的支持。
我反对提出一个全新的框架,用否定或者漠视学校历史传统的方式进行改革。我认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就像人的成长经历一样,过去不可能从当下的情境中抹除,而只能成为再次出发的起点。因此,我们的学校改革实施“创造性再结合”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关键是“用行动研究的态度,深度研究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到并提炼出组织中那些最能发挥作用的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个新的结构”。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您获得了哪些指导和提高?
有幸参加了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聆听了诸多专家的报告,参观了各地名校的办学成果,更有幸结识了一些有见地的专家,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学校教育改革。比如,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雨亭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的钱源伟教授,等等,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总能给我带来教育激情、新的观念和教育教学策略。他们特别善于启发我发现自己学校里的改革契机,帮助我发现学校里内生的个体创新点,然后再进行制度设计,转变为全校共享的
创新。这种把目光转向学校内部,转到教师和学生身上的改革方式使我受益很多,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我进行的情境化改革减少改革的阻力、进行的整体性改革构建学校特色等,都是受到这些专家的启发和影响,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可以说,工程办的培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