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
◆引言
◆第一部分环境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与世代:代际社会福利函数
◇罗斯(Rawls):一个有关公正的理论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第二部分功利主义和贴现
◇两种形式的贴现率:效用贴现率和消费贴现率
◇贴现的后果
◇效用贴现与消费贴现的关系
◇应当为效用与消费贴现率选择什么数值?
◆第三部分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
◇贴现:效率、公平与可持续性
问题与思考
两个问题
你知道“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吗?
你知道“是-应该”问题吗?阅读陈晓平的《“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
引言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在无须采用任何特定伦理观点的框架下分析自然资源的配置、分配和使用问题。
但经济学家还要经常面对诸如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或使用伦理评价。每当研究超出实证经济学的问题时,经济学家常常采取某种功利主义,特别是主流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功利主义伦理。
可是,功利主义并未被普遍接受,还存在着其他道德哲学,它们对正确或公正的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关于何时、如何及为何应当对未来成本和收益进行贴现,以及在选择贴现率时应采用什么标准,经济学界有不同观点。许多非经济学家认为整个儿贴现的做法在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如何使可持续性目标体现在社会的“目标函数”?伦理准则决定了政策制定者试图使什么最大化,以及如何对计划或结果做出评价。有人认为,直接在社会目标中树立起对可持续性的关注,这不是不可能的,就是不可取的。作为替代,我们应当通过对被许可的活动或行为加以限制来把握可持续性,政策制定者应当使服从于这些可持续性约束的社会目标函数最大化。
◇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与世代:代际社会福利函数
◇罗斯(Rawls):一个有关公正的理论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第一部分环境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问题与思考
两个问题
你知道“自然主义伦理学”吗?阅读马如俊的《自然主义伦理学中的“善”》。
你知道“环境伦理学”吗?阅读李亚宁的《论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林兵的《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及其实质》和陈剑澜的《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述要》。
一、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
伦理体系两大主要派别:人本主义道德哲学与自然主义道德哲学。
在人本主义哲学中,权利和责任被解释为仅限于人类,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共同体。尽管人类也许乐于温柔地对待或尊重其他物种,但非人类的事物自身并无权利或责任。
自然主义伦理否认人类的这种首要性或专有性。在这种伦理架构中,价值不是源自人类,它没有人类的心理基础,亦不是专属于人类。更确切地说,只有考虑到某种自然系统,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成分,才能对权利加以定义。
自1970年开始,出现了大量试图确立人类对非人类生物的义务的本质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中许多以肯特(Kant)的绝对规则作为伦理行为的基础。某一行为,只有当它出于责任感且以正当的伦理规则为基础时,在道德上才是公正的。不应当以某一行为的结果来评价其公正性。
伦理行为的基础在于创造人人相信行为规则,并应当使之普遍化。肯特提出的绝对规则是对人表示尊重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应当仅仅是把他人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肯特是一位人本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他的绝对规则只属于人类。
理查德·沃特森(Richard Watson)(1979)从这个尊重人的肯特规则出发,但将其修正为尊重其他生物的原则。他否认只有人类具有互惠行为的能力,证明在某些其他种类的较高等动物上也有明显的互惠行为,包括黑猩猩、海豚和狗。沃特森论证道,这些动物应当被赋予道德权利和义务,至少应当包括真正的生存权和免于不必要的痛苦的权利。
许多作者认为人类的义务应延伸到一个更为宽泛的“其他生物”纲。哲学家G. J. 沃诺克(G. J. Warnock)(1971)推断,所有有感觉的生物——具有体验愉悦或痛苦能力的生物——值得为任何道德力量所考虑。因此,当我们做出经济决策时,我们有义务就行动可能对任何有感觉生物的影响给出某种权重。这种道德义务与人们可能具有的任何自私自利毫不相干。
肯尼思·古德佩斯特(h Goodpaster)(1978)断定所有生物都有权为任何道德力量所考虑。W·默里·亨特(W. Murray Hunt)(1980)采取了更坚决的态度。他推断“存在的生物”而不是活着的生物具有为其他生物所考虑的权利。对亨特而言,所有存在的事物,活着的或死去的,生物或非生物,具有固有的权利。
对这种伦理的经典阐述见奥都·莱奥波尔德(Aldo Leopold)的“一个沙县的年鉴”(1949年):如果某种事物趋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那么它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
彼得·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