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作者:闻华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学术史的梳理都是必要的。即便是物理学,也需要知道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大致状况。但是,学术史的尴尬在于,当你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后,就不再需要从头梳理它的发展史。对学术史的兴趣,往往是外行比内行更大。除了部分以学术史为主干内容的人文学科外,凡是狭义科学的学科,随着专业研究的深化,学术史的意义会衰减。所以,学术史的研究不仅对于非学术的大众来说是小众,而且在相关学科的学术圈内也从来都是小众,往往还会遭到主流的白眼。有一则笑话说得好:失恋者去写爱情诗,不从事劳动者歌颂劳工伟大,如果你在某一学科站不住脚,那就去研究这个学科的历史吧。然而,学术史不等于思想史,尽管二者密不可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史的梳理不见得是必要的,思想却是必须要有的。否则,所谓学者,不过是匠人而已。对思想而言,你可以跳过学术史的繁琐考据,却无法跳过前辈的睿智洞察;你可以不去进行乏味的学术编年,却无法逃脱前辈的识见启迪。当你为一个学术上的新发现沾沾自喜时,可能就有个先哲在尘封已久的书籍中暗暗发笑。说到底,学术也不能避开路径依赖,也有沉没成本在左右着你的前进方向。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专业方向的限制,使学者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思想史的深度探究。尤其是在专业分化如此严重、学科全貌如此难以把握的当代,学者对众多学科分支做横向扫描尚且来不及,更谈不上对学科演变做纵向发掘。被层层历史累积掩盖起来的前人思想,往往在现实中遭到冷遇。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背后,不时会闪现出前人的思想火花。因此,高质量的学科思想史研究,实乃学科发展的必须。管理思想史学者雷恩,在这一领域给人们展示出了他的价值。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绘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在《管理思想的演变》(第5版起改名为《管理思想史》)一书中,他以时代变迁为经,以学派思想为纬,编织出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演变概貌。在他的笔下,那些零散的史料,织成了一幅完整的锦绣。雷恩对管理思想历史阶段的界定,并不是仅仅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考虑的。他深知管理学家与历史学家的区别,所以,他的管理思想史,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和综合,确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在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中,雷恩不同于其他学者,没有过多地沉湎于古代和中世纪管理思想的辉煌,对于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古代成就,他只是作为“历史的序幕”看待。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雷恩所说的“序幕”,通常是被看做大戏的,因为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而在雷恩这里,是把这种序幕当做“史前”来处理的。这里不仅仅是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史观问题。人们一般认为,人类文明史开始于文字的发明。雷恩并未否定这种史观,但是,根据他对管理的把握,他强调,管理思想史开始于大工业的完成。所以,他把工业化社会前的管理思想,甚至包括工业革命进程中的管理思想,统统归入序幕。雷恩的这种处理,反映出他的基本观点—管理学从工业革命才开始萌芽。诚然,古代有管理,而且有些管理经验非常出色,但是,古代不能构成“学”,由此,雷恩把现代管理思想的起点,定位在工业革命上,从而突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