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谦虚的意思.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谦虚的意思.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5/2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谦虚的意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谦虚的意思篇一:谦虚的内涵谦虚的内涵作者:*** 有人于报端著文慨叹:现在谦虚的品格失掉了。走到哪里都可以发现自我吹嘘与自我表扬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谦虚的。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谦虚的人确实不多,虽然并非真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谦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有着某些媒体在所谓张扬个性的喧嚣中,对谦虚品格肆意嘲讽和贬损的“功劳”。比如说吧,有媒体断言:谦虚就是装傻。有媒体则说:谦虚等于虚伪。诸如此类。谦虚果真是装傻、虚伪吗?在我看来,谦虚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其首要一点,恰恰是装傻、虚伪的反面:实事求是。《汉语大词典》解“谦虚”曰:“虚心,不自满。”所谓“虚心,不自满”,说到底,就是承认自己在这样那样诸多方面或某几或某一方面(比如道德,学问,知识,能力,本事,等等),存有差距。仅以对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为例,由于世界是复杂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是一个无法车载斗量的汪洋大海。故而就一个具体的人来说,纵令他头脑绝顶聪明,悟性非同寻常,精力无比充沛,他也无法将知识海洋里一切的一切穷尽。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唯其如此,我说,不管什么人,如果他谦虚即承认自己有差距,这合乎实际,因为他的确存在差距,而且不可能不存在差距;如果他不谦虚即不承认自己有差距,则不合乎实际,因为他确实存在差距,而且不可能不存在差距。“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在我的家乡,人们好用这个话来批评那种不知谦虚为何物的自高自大者。事实的确如此:有一瓶子“水”的人是不自满的,有半瓶子“水”的人才老觉得自己非同凡响,情不自禁地晃里晃荡。忘记是哪位哲人了,他说过这样的话(意思):一个人的知识像一个圆,他懂得的越多,他所不懂得的也就越多。这话不可以从一个人懂得知识多寡的绝对数量上去理解,而只可从其主观感觉的角度去诠释。为什么那些学问大家、泰斗,大抵都很谦虚?就因为他们懂得的更多,见识的天地更为广大,所以才晓得自己不懂得的东西也多。反过来说,有些人之所以不谦虚好自满,就因为懂得的太少,“半瓶子晃荡”,仿佛井底之蛙把井口之大的天空当做了整个天空。毛主席老人家的学问、智慧、谋略、才干、能力、本事,古今中外扫描,没几个人能与之比肩。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则是他的名言。孔夫子的道德学问令人高山仰止,他之被奉为圣人绝非偶然。他自己却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意思是,就文化知识而言,或者我跟别人差不多。至于身体力行地做个君子,那我还没有实绩。还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意思是,至于说圣人和仁者,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不厌烦地努力,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可以这样讲罢了。在毛主席的眼里,鲁迅是“我们的圣人”。鲁迅的杂文不朽,这是人们的共识。可他在其第一本杂文集《热风》的《题记》中说:“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如何如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伟人圣人的言教与身教使我们懂得,谦虚者之所以谦虚,有时候意味着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有时候是内心坚强,反映了不怕被别人看低的自信。总而言之,谦虚不仅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求知态度,而且是一种高迈的境界。将谦虚作为假面也就是虚假谦虚的人或行为,以及一般性客套的所谓谦虚,确实存在甚而至于所在多有,但这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谦虚。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有真假之别,谦虚也不例外。不能因为有虚假谦虚的人或行为以及一般性客套的所谓谦虚的存在,就否认谦虚品格的存在和可贵,将谦虚一概抹黑和抹杀。行文至此,忽然想到:为什么人到老年大多都一定程度地弯了腰?生理上的原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或至少是并不次要的一个原因是,吃的盐多了,走的路远了,懂得了世界的多样,社会的斑驳,事物的复杂,生活的咸淡,人生的曲折,看清了自满的浅薄和谦虚的可贵。篇二: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述而集》卷一) 谦虚的意义在谦虚之外(随笔) 撰者:李树明第一章孔子掩面而泣一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春,鲁哀公狩猎于山东巨野县一带,贵族叔孙氏驾车人子鉏商捕获到一头怪兽,大家认为是不祥之物,就赐给了下人。可是,孔子看到,曰:“麟也。”继之悲伤而言:“你为谁来的!你为谁来的!”于是掩面而泣,泪水沾湿了袍子。——这就是历史上那个颇为著名的“西狩获麟”事件。是年,孔子七十一岁。“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春秋公羊传·哀公》)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天地》) 祥瑞之麟,来不逢时,人皆不识,大受戏弄伤害,屈辱沦落至此。圣人孔子为之感伤良深,于是“因史记”修《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笔则笔,削则削”??以“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九个字绝笔于竹简处,终结了这部“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伟大经典(《史记·孔子世家》)。《春秋》经文一万八千言(世传今本一万六千五百一十二字,辗转抄刻脱落故),纪事真实可靠,当毫无疑问。仅就天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