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蚁宫体诗的自赎膈前言: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应该写点通俗的东西,故读闻一多《唐诗杂论》之后简单写出其中通俗的点,也只是小结宫体诗在盛唐来临之前的发展和自赎的简单过程。详细请读《唐诗杂论》。膄一、唐代开国之后约五十年,从高宗李治,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止,上官仪伏诛之后,唐诗总算将从六朝流行的艳丽的诗风稍收下。之后,代表唐朝新诗风的先驱如雨后春笋班的涌现,这时,四杰以及杜审言已经开始进入了自己的创作年华,而随他们之后,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也相继出现,开始使唐诗出现了新的面貌。所以近五十年是唐朝诗文化的开始,六朝诗文化的结束。芁而唐朝的初五十年,似乎使人们对于学术的研究更加感兴趣,在诗的方面,则是由陈子昂一类人的努力之下,显露出唐诗的风骨和唐诗的韵律的建设。肂唐朝的文人追求词藻的华美,是一种浮华,是诗文化上的一中浮肿,追求宫体诗的发展,但这实质上是对六朝的文化的一种延续,还没有显现出盛唐包罗万象的气象。袀这种变态的追求几乎到了危害唐诗生命的情况,后则出现了四杰,他们发现了问题,将诗歌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指出了属于唐朝的诗文化之路。膇二、所谓宫体诗,就是艳情诗,它是一个历史性的名词。严格来说,宫体诗是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的主题是“艳情”。芁从梁简文帝为太子到唐太宗,这正是谢眺去世,陈子昂未出世的阶段。这段时间未出现一流诗人,是被宫体诗的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艿“那只是一个消极的缺憾,但这时期却犯了一桩积极的罪。它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闻一多莈这样说是因为那时代的宫体诗由本来就不是很受推崇的轻艳浮华的诗风向着不是很健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暧昧和放荡的诗,直白露骨的用词一段时间中大行其道。故闻一多先生曾有这样的说法:“堕落是没有止境的,从一种变态到另一种变态往往只是个极短的距离。”羆“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吴均《鼓瑟曲有所思》)莁“罗荐已掰鸳鸯被,绮衣复有葡萄带。”(上官仪《八咏应制》)蚀唐诗就在这样的惨淡经营之下寻求自新的机会,在这期间,上帝也是给了宫体诗自新机会的。宫体诗是南朝宫廷生活的产物,是一种衰老的、没有作为的诗体,只有北方的新兴民族的热情才能拯救他的低俗。因此,诗坛上是应该庆幸庾信的入周被留,这样的话,宫体诗就有了移居北方获得养分的机会。果然,庾信的《乌夜啼》等诗有了生机。但是北方人在南方“情词艳曲”式的影响下,很快的放弃北方固有的豪放,沉浸到宫体诗的沉沦中,这使得庾信的北方之旅失去了宫体诗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