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历史论文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 凭他们的收入水平,买房简直就跟买菜一样容易:鲁迅不吃不喝积攒一年就能在北京买两进院子,吴虞能在成都买一进院子。文|李开周老家河南开封,生于1980,以前做预算,后来写专栏,信仰坚定的无神论者和佛门居士。著有《千年楼市》、《民国房地产战争》等。现在北京的房价远远超过成都,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成都的房价曾经跟北京不相上下。1930年,成都大学教授吴虞的女儿吴棱在成都支矶石街看房,两进院,十间房,大门外两棵泡桐,前院两棵桂树,房后空地上还栽着三棵楠树,房子宽敞,环境清幽,卖家要价4900元(大洋,下同)。同样在1930年,吴虞的同事张幼房在成都九思巷买房,三进院,占地一亩有余,8000元成交。还是1930年,川康边防司令冷寅东在成都前卫街买房,买的是成都师范大学校长龚道耕的产业,那是一幢超级豪宅,像王府一样气派,成交价是28000元。几千块大洋买一所像模像样的院落,几万块大洋买一所美轮美奂的府邸,这就是当时成都的行情。北京的行情大体上也是这样子。1932年,老舍为了让母亲晚年住得舒心,在北京太平湖旁边买下一处宅子,十间大北房,一所大院子,花了3000元。郁达夫的哥哥郁曼陀在阜成门内巡捕厅胡同(即现在的民康胡同)买过一处宅子,两进院,九间房,他是1920年购买的,花了2200元,1930年找人估价,价值5000元。1926年张作霖入关,把北京西城区太平桥北大街路西的顺承王府征用为大元帅府,几年后他把这座府邸买下来作为私宅,花了7万块大洋。1932年,辅仁大学购买恭亲王府的朗润园,那所花园曾经是和珅的产业,占地40亩,以108根金条的价格成交,折合9万块大洋。一所大院卖到几千块,一座王府卖到几万块,这样的房价到底是高还是低呢?看看当时的收入水平就知道了。1930年,成都大学教授吴虞的月薪是120元。1931年,郁达夫的哥哥郁曼陀同时在朝阳大学、中国大学、法政大学、东吴大学和司法讲****所等五个地方担任刑法教授,平均月入450元。1933年,沈从文受教育部邀请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月薪150元。1934年,胡适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担任外文系教授,每周授课6小时,开出的月薪是500元。鲁迅逝世以前在上海定居,北新书局每月支付版税200元,中央研究院每月支付生活费300元,再加上他平常写专栏的稿费收入,平均每月进账在700元以上。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名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凭他们的收入水平,买房简直就跟买菜一样容易:鲁迅不吃不喝积攒一年就能在北京买两进院子,吴虞不吃不喝积攒一年就能在成都买一进院子。据我所知,鲁迅在北京买过两所四合院,前一所给了周作人,后一所给了他母亲和他的前妻朱安,而吴虞则在成都不停地买房,从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他竟然先后购置了四所院子。他们买房如此容易,到底是因为收入太高呢,还是因为房价太低?我觉得两种因素都有,但更关键的因素恐怕还是他们的收入太高了。叶兆言先生说过:“在上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都阔绰过,差不多也都穷困过。”知识分子最阔绰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和法币严重贬值以前,那时候所有的大学教授和知名作家都有能力靠薪水买豪宅,那时候重视知识,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