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佛山市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山市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6/3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山市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山市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为配合佛山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促进三水经济、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区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佛山市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本规划中的人才,是指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中级技工及以上技术等级人员以及乡土人才和其他具有真才实学或某种特长人员。一、人才资源现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人才资源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特别在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一)基本情况截止至2004年12月31日,我区共有人才总量为36892人,其中党政人才2436人;经营管理人才7262人;专业技术人才20923人;技能人才6271人。人才总量较1999年(14300人)增长158%。表1:我区现有四类人才学历层次分布及与1999年底人才情况比较  单位:人             年份   学历2004年底人才总量其中1999年底人才总量同比增长率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本科及以上571169017573264 2076175%专科112971302270571781125015125%中专135371981980867326866088122%高中及以下6347246820180834731121466%合  计368922436726220923627114300158%(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及《三水市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表2:我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层次分布情况及与1999年底情况比较                                                        单位:人       层次    年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1999年底11263212272683252004年底20923650564814625占当年人才总量%%%%%五年间增加数966043829226300同比增长率86%207%107%76%(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及《三水市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表3:我区现有三大产业人才分布情况                                                  单位: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922144592151136892(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二)存在问题:1、人才总量不足。我区现有人口约共40万,从业人员约共26万,但现有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人才相对拥有量、人才素质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2、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人才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大专、%、%%。且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而产业部门相对缺乏;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其他各镇较为缺乏。3、高层次人才的增长数量不理想,与我区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999年至今五年内,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绝对增加数远低于中、低层人才的绝对增加数,如高级职称人才五年才增加438人,而中、初级职称人才则分别增加2922人和6300人。4、人才强区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为实现我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区委区政府于2004年初下发《关于实施人才强区的若干规定》,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强区政策。但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未能落到实处,因此对人才强区的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落实的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5、人才环境和人才载体对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增强。发达的产业和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载体。我区主导产业还不十分明确,且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规模较小,层次不高,未能形成产业聚才,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缺少足够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此外对人才待遇、生活环境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增强。6、人才市场建设和人才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转制后的人才市场,配套性建设投入不足,在人才资源资讯共享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与市直和其他四区人才市场的资讯交流,市场对人才配置指导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