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诚实守信立身之本.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诚实守信立身之本.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9/6/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诚实守信立身之本.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诚实守信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诚信是社会的稳定器   一个人的内心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了解要靠外在的“信”。“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关注社会的儒家格外提倡。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如何行政,孔子给出了三个要件:“粮食充足,武器充足,人民诚信。”子贡问:“如果必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武器。”子贡又问:“如果必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是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信”?因为诚信是社会的稳定器。诚信,带来一个稳定的预期。人心稳定,社会自然和谐。   无数的事例、经验证明了讲诚信的好处,可以略举几例。   讲诚信,能救命。《史记》里有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季布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所以有很好的社会名声。季布是霸王项羽帐下五大战将之一,后来兵败,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他,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此时,一个周姓人家冒着灭三族的危险保护了他,并出主意帮他脱险。后来,一个朱姓人家收留了季布。朱家与刘邦的亲信——太仆滕公关系很好,就去找滕公,拐弯抹角为季布说情。滕公猜出季布在朱家,但不仅没有说破,反而向刘邦求情,最终赦免了季布的罪,还拜为郎中,在惠帝时担任中郎将、文帝河东郡守。这些人为什么冒死救季布?很重要的原因是敬重季布“一诺千金”的人格。   而不讲诚信,则可能丢命。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烽火戏诸侯”。周幽王那个叫褒姒的宠妃,长得漂亮但是不爱笑,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将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是外敌入侵的报警信号,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匆匆赶到,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外敌真的来了,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褒姒也被俘虏。这也是中国版的“狼来了”的故事。讲诚信才有威信  讲诚信,才有威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秦国正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古代的城很小,扛根木头从南门走到北门是件很轻松的事,但天上掉馅饼的事,往往不可信,所以没人肯出手一试。后来,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开,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说话不算数,却可能大损名声。孔子有个学生叫宰我,这个人口才很好,孔子把它排在言语科第一名。但这个学生经常说话不靠谱,以至于孔子感叹:“我刚开始时,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而现在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让我改变的人,就是宰我。”还说:“我以言取人,会误取宰我;以貌取人,会失去子羽。”子羽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孔子误认为他没有前途,但子羽刻苦学****南渡长江讲学的时候,足足有三百多个弟子跟随他同行。宰我尽管是“孔门十哲”,却因为夸夸其谈,言行不一,名声受到很大损伤。   类似的故事很多,但主题往往是一个:讲诚信,有好报;不讲诚信,有恶报。这就把诚信与回报进行因果联系了。诚信自然有时会带来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