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膀胱三角:为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由于该部位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所以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神经核:灰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合一起称为神经核。矢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不管是不是对等的,只要是左右两部分就是矢状面,: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记住:在反射弧上,神经节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上。换句话说,有神经节的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记住这个就OK了!)内侧外侧:离中央矢状面近为内远为外。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神经束:多条神经由鞘膜包裹构成的结构就是神经束。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体循环: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血液沿着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翼点: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称乳糜池,常位于第1腰椎。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心房与心室之间,由三尖瓣环、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功能和结构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它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作用与右心室的三尖瓣复合体类似)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呆小症:是一种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儿发育障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过程明显受到阻滞,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侏儒症:凡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小儿的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到者,称为侏儒症或矮小体型。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上下消化道: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等消化管道以及肝,胰腺等消化腺及胆道,胰管等腺体导管称为上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