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二)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教学难点:有序搭配。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出示: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学生交流。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一一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二) 操作感悟,自主搭配学具操作,摆一摆。同桌合作,学具操作。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汇报展示,说一说。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师生交流,议一议。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三) 感悟有序,体会简洁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对比感知,有序思考。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预设方法一: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预设方法二: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预设方法三: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学生交流。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带了服装的学具,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学具,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从无序到有序,从片面到全面的思考过程。最初学生搭配的方法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