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6/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课大树的功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内容分析由六个板块构成。1、引出大树的功劳。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3、介绍植树节。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教学建议1、教学准备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2、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2)转折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3)过渡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保护珍稀生物。,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1)课程引入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创设情景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教师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1980年我国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简单介绍外形生活****性数量分布区域等。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200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