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海警局三定方案海警局: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2013中国防务年鉴】海警局: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作者:南方周末记者郭丝露南方周末实习生张维2014-02-2110:11:31来源:南方周末?????标签海上执法海监2013年是海上执法力量的洗牌之年。海监将与农业部渔政局、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边防海警,海关总署缉私局的海上缉私警察合并,一同归入国土资源部下海洋局,对外以海警局的名义开展维权执法。进入2014年,谈到中国海警局改革进度,中者,“我们还在等。”中国海警局的改革,似乎也随着2013年7月“三定”规定的出台,进入平台期。“内部是有时间表,但是按照现在的计划做下来,时间上似乎很难预测。”一位不愿具名的海监系统相关人士说,“海警局的改革仍需一段时间的探索,已是所有人的共识。”“把手指缩回去,把拳头伸出来”对广西北海地角村的渔民张宇来说,2013年有个新的开始:在广西近海捕鱼30年后,他的渔船第一次进入了南沙海域。和他一起驶入南沙的,还有南海渔政局的公务船。2013年起,渔政系统在南沙群岛海域开展常态化护渔,地角村申请到南沙捕鱼的人数骤增。“没有渔政船保护,我们根本不敢去南沙。”张宇说,在南沙打渔,每隔几天就会碰到越南渔政船。远远望见越南渔政的标志,渔民们就开始一边收网,一边用无线电对讲机呼唤中国渔政局执法船。但他仍认为,在南沙的渔政船数量太少:“基本上一百艘渔船才配一个渔政船,碰到越南人根本来不及过来。”“远海渔业纠纷,海监管不着,渔政管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说。在我国的五支海上执法力量中,海监拥有船只吨位大、辐射广,能够快速赶到低吨位渔政船难以到达的远海。但海监是监察部门,渔业纠纷不是它的职权范围。近海多个部门执法重叠的情况并不少见,人们一直用“多龙闹海”来形容海上执法队伍的混乱。“一个?闹?字,感觉好像几支队伍在争权夺利一样。”南海渔政局局长吴壮说。功能重叠难免造成资源的浪费:“船的耗油量非常大,维权一次的成本大约在500万左右。如果分开的话,打击走私一艘船、渔政一艘船、海监一艘船、海事一艘船、老海警一艘船,成本惊人。”刘杰说。“多龙”的整合也注定不容易。”虽然?三定?方案已经把各部门做什么写清楚,但一旦落实到现实当中,应该怎么分权比较难。”海监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无论如何,在形式上,海警局成立后,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已形成合力。吴壮说,改革后的海上执法力量,将由中国海警局指挥中心统一指挥部署。也就是说,保护张宇和其他渔民的渔政船,以及海监、海警和边防缉私的舰船,将全部由海警局统筹指挥。“过去我们都是一根手指伸出去,现在我们变成一个拳头打出去。”中央与地方的整合“是下下步的事情”“我们的船已经打上海警标识了,我们已经是海警船了。”吴壮说。“三定”方案出台后不久后,距离北京一千多公里的东海上,多艘海警船就已开始在钓鱼岛海域巡航。其中,海警3210号由中国渔政310号涂装而来,2112号来自海监8002号船,1101则是原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装备最先进的“浦东”号。但有了统一标识并不意味着成为海警船。“海监8002是被临时粉刷成海警2112号的。”福建省海洋与渔政厅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艘船还是属于省厅,所执行的对外维权本身就是沿海各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日常工作。我国海洋管理的架构由中央、地方两大部门组成。以渔政系统为例,除中央垂直管理的南海、东海和北海渔政局外,福建、广东、浙江、辽宁、山东等省也设有海洋与渔业厅,下设渔政大队,分管地方海洋事务。比如,刘杰所在的广东省某市基层海警渔政大队,属该市海洋与渔业局管辖,由市政府财政支持,南海渔政和海监大队与它只是业务指导的关系。王晓鹏回忆,在职能分工上,“中央管外海,地方管内海”曾经一度适用,但随着我国海上格局的变化,这一分布显然不再合适:“三沙市成立之后,三沙市管辖的这些岛礁,是内海还是外海?”在地方,渔政、海监等海上执法力量的统筹其实早已展开。早在2004年,福建省委就将原省渔政管理处、船舶检验局、中国海监福建省总队等执法机构合并组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同年,厦门也成立了海上综合执法协调小组,将该市海洋管理监察大队、渔政管理处、水路运输管理处和航道分局等部门合在一起。而刘杰工作的广东省某市基层大队早就挂有包括渔政、海监、渔港监督和渔业船舶检验在内的四个牌子,平常上班,渔政和海监的制服轮流穿。他称自己是“拿一份的钱,做两份的事情”。王晓鹏说,地方的这些尝试,为中央层面的整合减轻了障碍:“忽然说要整合,各个力量之间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如果地方过去已经做了一些整合的实践,改革会变得容易一些。”他认为,应该根据维权的现状,更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时间进入2014年,国家直属三个海区的“三定”方案迟迟未出,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