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说实在的刚接触课题研究我就是个门外汉,不知门道。甚至连最简单的计划、总结都不会写。后来通过向魏老师请教,上网查阅,最后总算有了些眉目。我觉得科研的路自己走得特别艰辛。有许多感慨,也有一些收获。收获有以下几点:深入学习,了解德育的重要性。我觉得面对任何一门新学问,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对,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课题资料。我们知道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的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在学习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方面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而且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也只有这三者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才能发挥最佳的德育整体效果。有了认识,才会指导行动。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本薄薄的实验课题实施方案已经被我们教研组成员传阅得破旧不堪,各种下载的资料更是被实验成员裁剪、粘贴。我们常说:这些工作我们常做,而从没上升到科研理论,这样的研究非常充实而且有意义。通过调查表,了解学生家长看待事物的角度,从而探究同一年龄的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从调查表的分析结果,指导行动。取得了好的效果。我们选的调查内容有:您平时过问孩子的学习吗?孩子考了高分,您的表现?那么,不理想呢?等这些问题即尖锐又实际。而且我们还进行了百分比的分析。从调查访问的结果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2不知道教育方法,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因而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并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子女,很少与子女交流,而又对子女寄托了很高的希望。有问题就要剖析就要解决问题,于是我们找到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中曾经就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做过专门的论述──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我的做法是:主动和家长联系,老师引领家长走进教育。有问题和随时和家长联系,努力搭建交流平台。比如王晶的妈妈要做手术,主动打电话关心问候,一位同学的父母闹别扭,不妨当当和事老。和家长的关系近了。让优秀的家长引领别的家长关心教育。通过家长回执单、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对孩子科学合理地教育的多了,简单粗暴的少了;主动关心孩子、班级的多了,不闻不问的少了;家校交流多了,互相抱怨的少了;家校达成一致的多了,发生分歧的少了。家校志同道合,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合奏出越来越和谐美妙的教育乐章。通过社会时间,了解学生在心理思想方面存在的社会问题,给予知道,收获很多。今年,学校组织四至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