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docx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9/6/2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篇一: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目标】识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难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私有制的概况,由此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前自主预****使用说明】:上课前预****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直接影响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课堂合作探究】课堂探究要求:(分组进行讨论—形成结果—展示—互相指正—老师点评—展示答案) 材料一:天子细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故《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2、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材料四: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3、据材料四说明汉朝出现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魏书〃食货志》记载:“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均田令,规定:诸田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4、概括说明材料五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状况及其目的,并说明该土地制度与材料四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当堂检测】 1、井田制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2、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 3、下列改革措施中,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不抑兼并”*** 5、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6、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甲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7、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8、史载:明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这反映了() ,重视田赋收入 ,便于土地分配【课后拓展练****一、课后拓展 1、土地兼并问题(1)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②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其他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土地兼并。(2)影响: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政府赋税收入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统治。(3)认识:土地兼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