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2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3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5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8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范例方式教学理论”。9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章第一节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为教育的产生创造了更为直接的基础。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永恒现象。2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 a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b教育内容与方法十分简单;c教育无阶级性。3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的特点: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c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还有森严的等级性)。d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4现代教育的特点:a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b教育与生产劳动越来越趋向于结合。c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制度。e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的全民化和终身化。(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6 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7学校产生的条件:首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统治阶级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文字的出现。最后是教育方面的原因,表现出专门化的倾向。第二节1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的目的。2教育对政治的影响:(1)教育通过制造舆论及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对政治产生影响。(2)教育通过制定学校制度、确立培养目标对政治产生影响。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是国家通过制定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来体现的。(3)教育通过对人的社会政治意识的培养来实现对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