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壮族石磨文化浅析.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壮族石磨文化浅析.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15/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壮族石磨文化浅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 年 3 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r .2015第 36卷第 2 期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6 No .2壮族石磨文化浅析韦 妮(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 要] 石磨是壮族民众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谷物加工工具。壮族民间所使用的石磨蕴涵有生殖崇拜、稻作文化、民俗文化等价值。随着现代加工工具的普及,壮族石磨文化面临濒危,应该通过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相结合进行保护。[关键词] 壮族;石磨文化;生殖崇拜;稻作文化[中图分类号] K892 .3“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5)02‐001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聚居的地方,壮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是古老、勤劳而聪慧的骆越民族的后代,壮族及其先民创造的悠久历史及丰富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石磨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一石磨在壮语中读为“muh”或“moh”。石磨是壮族民众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谷物加工工具。 1935 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广西武鸣、桂林等地的遗址中发现有石磨盘、石磨棒。另广西钦州市那丽独料遗址也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磨盘。此外,东兴市新石器时代遗址除了出土有石磨盘外,还有舂捣稻谷用的长18 .2厘米、两端呈圆形的石杵[1]。说明广西地区农业的发展及壮族先民也较早地使用谷物加工工具。其中不仅有将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还有将谷物加工成粉末的工具。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有着众多的石山。这些高大挺拔的大山给聚居在这里的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使得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壮族民众有居住在山脚,背靠着青山,面临河流溪水的****惯,他们的生活自始至终都与大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山向人们提供了野鸡、野果等食物,还有各种药材,更有山上常见的大石头经过壮族民众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制做成一种粮食加工的工具———石磨。并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含义深厚的石磨文化。壮族石磨的种类较多。从形质上可分为大小石磨;从使用人群范围又可分为家庭式和族群式;从使用动力上又可分为人畜动力和水动力等。不管形质大小如何变化,它们的作用、需求性和重要性都是不变的。壮族人离不开石磨,平时用来磨豆类谷类,特别是每到大小节日他们都要做糍粑,做年糕、米粉等食品,这些食品如各式米粉是自己民族的饮食****惯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信仰的需要。每到节日,祭祀必用糍粑、年糕敬神。所以一年四季都有这些节日,比如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九月九”等。这些节日他们都需要杀鸡宰羊,做各种美食,包括糍粑、年糕在内,用于祭祀,孝敬各种神灵,祈求福佑。壮族女性心灵手巧,能够将糯米做成各种形状的糍粑、年糕,供家人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讨好神灵。他们认为只要能够在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节日供奉祖宗或者各种神灵,就能得到神灵们的庇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二人类对于石器加工和使用有久远的历史,石器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