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过华清宫》)子午古道过华清宫杜牧【诗文赏析】荔枝是杨贵妃最爱吃的水果,而且要吃新鲜的,为此,唐玄宗命令手下从岭南到蜀地沿途特设一个个驿站飞骑传送,以保证荔枝是新鲜的。这样一来,沿途不知要死多少人马。但如果杨贵妃吃了后不高兴,说明荔枝不是新鲜的,那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遭到灾难了。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想到这些,深深地感慨道:历代君主昏庸无能,为博得宠妃一笑,不知让多少老百姓遭殃。想到这里,写下了这首诗。【了解杜牧】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参沈傅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世称杜司勋。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其擅长创作咏史绝句。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诗文诵读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词语解释】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骊山上,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骊山岭上花木茂盛,望去像一堆堆的锦绣。众多宫门依次打开扬起的尘土一人一马称一骑第一句描写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回望的角度,勾出了骊山的全景。“绣成堆”一语双关,写出了骊山的美景,宫殿楼阁的秀美。第二句描写了骊山顶上雄伟壮观的行宫。“次第开”使画面产生了动感,一道又一道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一名士兵骑马飞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千里飞骑本应是传递重大军情的,妃子为何而笑呢?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