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yzhlya 2019/8/2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全章概述本章学****力的基本知识,是学****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和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有志者的热情与探索欲望。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我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如足球运动、重心改变、摩擦力的产生等等,源于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索的热情。3、强调实验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物理的兴趣。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惯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四、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2、弹力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3、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2、胡克定律及应用。★教学难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2、弹力方问的确定。★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思考——归纳★教学用具:传感器、计算机、弹簧、小车、砝码、弹簧称、带有支架的平面镜(两个)、刻度尺、激光光源、墨水瓶(灌满红墨水)等。3、摩擦力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兴趣;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