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难点: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1、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揭题,指导根据初读感受读好题目。(“打不垮”读出双拳紧握的感觉)2、问:谈迁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板书:翔实可信)3、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1)“厄运”指什么?(2)是谁遭到了厄运?(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4、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二、感知体验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3、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4、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三、对话探究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导分段(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学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5、指导朗读。四、。(1)用钢笔描红、临写。(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1、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又指什么呢?3、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谁来给老师做个介绍。4、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这部书?(师板书:鸿篇巨制)5、老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出示:经过多年的奋斗,多次的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样介绍好吗?谁来帮老师修改一下。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6、比较句子,那一句好?为什么?从这一组组数据中,你体会到什么?(1)从这一组组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编写〈国榷〉的来之不易啊,能读出其中的艰辛吗?(2)这仅仅是几组枯燥的数据吗?不是,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谈迁一生的心血。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吧!这句话里作者运用了一些数字来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列数字”7、老师这儿有两个句子,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改成“列数字”的句子。这条路很宽很长。(40米、8千米)这个山洞很大,很宽敞。(高20米、宽70米、深130米、2000多人。)同学们,你们在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多多运用列数字的写作方法。8、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样的一部鸿篇巨制,谈迁是怎样完成的呢?他容易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容易?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一百多里路。”(“一点”是多少,也许是就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一百多里路”有多远,“北蒋到盐城多少路程”50里路,我们乘汽车也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而他却是用走路。路途这样遥远,却只能带着干粮上路,“四处抄书”在抄书的过程中,会一帆风顺吗?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会遭到白眼,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9、为了著书,谈迁所花费的心血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所以当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著成时,我们都会为他高兴,如果你是他的亲人朋友,你会对谈迁说些什么?谈迁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呀!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1、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