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647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8/3 文件大小:6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 1一、现状概况 1(一)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1(二)自然条件 1(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1(四)社会经济概况 1(五)城镇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2二、上版规划回顾及实施评价 3三、本次规划修编的基本背景 3四、规划依据及修编重点 4(一)规划主要依据 4(二)编制重点 4五、规划区范围及规划期限 5六、规划目标 5七、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5(一)指导思想 5(二)规划原则 6第二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6一、 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6(一)基本情况 6(二)存在问题 7二、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8(一)宏观背景 8(二)发展优势 8(三)制约因素 9(四)结论:发展思路调整与发展模式选择 9三、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一)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0(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10(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四)产业发展方向 11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2第三部分总体规划 12一、城镇性质和规模 12(一)城镇性质 12(二)城镇人口规模 12(三)城镇用地规模 14二、用地现状及评价 14(一)建设用地现状 14(二)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 16三、构思 16(一)规划理念 16(二)城市发展形态分析 16(三)结构分析 17四、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17(一)总体布局原则 17(二)规划结构及功能布局 17(三)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目标 17(四)用地规划 18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3(一)对外交通 24(二)内部交通 24六、绿地系统规划 28(一)绿地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 28(二)绿地系统规划 28七、景观系统规划 29(一)景观资源现状 29(二)景观系统规划 29八、环境保护规划 30(一)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污染控制 30(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 30(三)环境噪声标准区划与污染控制 31(四)固体废弃物 31九、环境卫生规划 31(一)环境卫生现状 31(二)环卫基础设施配置 32十、市政工程规划 32(一)给水工程规划 32(二)排水工程规划 37(三)电力工程规划 40(四)电信工程规划 42(五)燃气工程规划 44十一、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7(一)消防规划 47(二)人防工程规划 48(三)防洪工程规划 48(四)防震减灾规划 49十二、旧城改造规划 50(一)现状概况与存在问题 50(二)旧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50(四)旧区保护与更新措施 51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52十四、城市远景发展规划设想 54十五、规划实施策略和政策体系 54附件一:专家评审意见及主要出席会议人员名单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2o58'38",东经113o59'18",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它西北部可接广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同时有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此交汇,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大沥村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末年其余各村落也先后有村民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安居,于元、明、清三代又有小部分村落相继出现。清道光(1821年)以前,常平镇境内先后出现一些小圩市,其后由于河道变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广九铁路建成并设立常平站(今东莞站)之后,除常平圩日趋繁荣外,其余各圩相继衰落。建国之前,常平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常平古圩——广裕圩——常平新圩。常平圩原是寒溪水畔一片荒滩,因水运便利,商业和手工业等在此发展,形成常平古圩。其后为与常平古圩抗衡,在其东端又建广裕圩,因广裕圩辖地广阔,人口众多,水运便利,发展较常平为快。之后,常平圩为求竞争,又建常平新圩。后来,人们把连成一体的常平古圩和常平新圩统称为常平下圩,而广裕圩则称为常平上圩。新中国成立后,常平圩与广裕圩合并为常平圩(曾先后两次称常平镇),并为历届政府机构驻地。1987年,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圩被划分为居民管理区和下圩管理区。(二),寒溪水流域南段,石马河北段的西部。东南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丘陵地带;西北部寒溪水贯穿其间,河涌交错,形成埔田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石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势走向基本一致,为南北走向。镇内主要地层分布为下古生界石英片岩和下朱罗纪砂页岩。除东南部山岭起伏、岩石遍布,属花岗岩外,其余均属砂岩、页岩。埔田地区是河流冲击层,耕作层深,属黏土类,适宜种植水稻;山坑田为沙壤土,铁锈水较多;其余为沙泥适中的坑田和涌边田;旱地和山地多为红壤、赤红壤、黄壤石质土。,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夏秋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