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越来越为上级领导所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面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辅导员发展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应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德育工作,并以教育为出发点的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指导学生的成长。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高校的普遍扩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高校学生思想多元化、心理问题复杂化、教育权威淡薄化等现状,使得身处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角色职能扩展、工作内容交叉、各方需求日趋多样等挑战。因此,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工作实效和水平,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尤为迫切。一、高校辅导员的现状(一)岗位角色定位不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本来依据文件精神,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本不是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方面遇到的麻烦困扰着辅导员。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对辅导员职责的误解,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干部?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其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师,但其职责有别于任课老师。从传统的教师职责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而言,辅导员是教师;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还是教师。然而辅导员又和所以办公室人员一样要坚持八小时坐班制,事实上多被视为“办公室职员”。然而辅导员实际上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完全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每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做好了什么”的状况。(二)整体素质不高高校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年龄层次来看,“80后”的辅导员占了七成,是辅导员队伍中的主力军;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学历占了七成;从职称结构来看,初级职称占了七成,整体职称偏低。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各高校辅导员队伍一般都是由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组成,他们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