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摘要: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重大任务,但目前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与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高校中一些辅导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职业定位不明确、日常事务性工作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于主要工作等问题,对此应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职业倦怠;职业定位辅导员制度与新中国的高校发展相伴随,虽然在不同时期,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有所变化,但其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始终是一致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站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同时还承担着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这一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情况良好,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一、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考察(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与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辅导员以崇高而艰巨的任务。2004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制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部形势的复杂化,受教育群体的多样化,一切都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要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素质必须相应提高。 、专业技能掌握不够。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老师,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所在学院的专业课之外,辅导员起码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养。有人提出辅导员要分工协作,各有所长,这当然是需要的,但在一专的基础上必须“多能”,而以上的要求就是多能最起码的储备。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培养辅导员的专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要具备这样全面的知识,必须下大力气去学习,这包括单位和部门提供机会,自己肯吃苦,愿意在这一行扎根,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事业来做。但目前辅导员在这方面的欠缺还很多。 、专业化、专家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许多高校在辅导员岗位职责上认识不清、分工不明,任职人员前途迷茫,岗位社会认同感低等因素导致辅导员大多不愿意将此作为终身的事业。辅导员的流动性太大,成了学校各部门的一个人才中转站,往往是刚刚熟悉一些相关工作程序和专业知识就离开,很难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