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辜鸿铭的怪与杰.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辜鸿铭的怪与杰.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8/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辜鸿铭的怪与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17年10月,梁漱溟放入北京大学执教,把自己所撰《五曹不出如苍何》一文数册,放在教员休息室,以备教员自取阅读,此文是呼吁社会各界有心人士除出来组织国民息兵共商民主大事。一日,正好梁漱溟在室内,一位头顶红缎子瓜皮帽,戴着一副大墨眼睛,八字胡须、拖着花白夹有红毛线细长辫子、身着蓝袍枣红四开马褂、穿着双脸鞋的老先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在场者无一人与之大话,他亦旁若无人。只见他坐在沙发上随手拿起一本《五曹不出如苍龙何》,自言自语道:“有心人哉。”梁漱溟急问:“此公何许人也?”有人答道奇人怪杰辜鸿铭是也!辜鸿铭,一八五七年在马来亚槟榔屿出生,父亲辜紫云是华裔,母亲是葡萄牙人。约十岁被布朗夫妇带到欧洲,一八七七年四月以优异成绩获爱丁堡大学硕士荣誉学位,专修科为英国文学,接着在德国莱比锡入学,获土木工程文凭,精通英、法、德、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一八八零年,在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服务,与马建忠相遇,此后生活发生巨变,决心回祖国,并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一八八五年入张之洞幕府,主要办理海外事宜,参与庚子外交和战大计,建议“江南独立”“东南互保”,撰写《尊王篇》,欧洲为之洛阳纸贵,参与庚子外交谈判。自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辜鸿铭回国后前二十五年都是在为清政府服务。在清灭亡后,思想基本是保皇。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西方人认为,近代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的两位文化伟人是泰戈尔和辜鸿铭,而泰戈尔只是诗人,辜鸿铭他不仅是文学家,哲学家,还是政论家。由此可见辜鸿铭之奇可见一斑。辜鸿铭之奇在于他一贯恃才傲物,愤世嫉俗..不管形势已经发生了多大变化,总是执拗、倔强的表现自我,标新立异。在大变革的五四时期,他的反常态,逆众意就格外惹人注目。辜老先生之奇还在于这样一个早已全盘西化了的,几乎与中国文化传统完全隔绝的人物,竟然一转而为笃信中国文化能够教化世界的东方哲人,而且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因此辜老先生一生就带上一层厚重的传奇色彩,被视为五四头号文化怪杰。当近代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必须接受西方文化,和向西方寻求富强之道时,辜却对西方文明进行严厉批评,并向西方输出东方文化。他在参与中外交涉中表现出高贵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爱国情怀。他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介绍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