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木工接合手册作用于工件接合部的四种外力左图列示了作用于工件接合部的四种基本外力:张力、挤压力、纵向剪应力、扭曲力等。挤压力的作用会使工件接合部向内压紧,而张力的作用恰好相反。例如:以榫槽接合方式安装在箱体上的隔板,负重过大时,会对接合部产生张力;以平拼或搭接等方式接合的两个工件之间,会产生纵向剪应力;木材的弯曲或翘曲则会对接合部产生扭曲力,这也是工件接合部所要承受的却是最难应付的外力木材裁板方式及对应纹理科学家们将木材定性为亲水性材料,也就是说,它会吸收周边环境中的水分。从一棵树被砍倒、锯成板材直到制成家具,木材的纤维细刨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吸收或释放水分。对木工们来说,这个可以有,但后果很严重:木材吸收水分后会膨胀,排出水分时会收缩,由此产生的工件位移会让多数接合工作成果毁于一旦,例如,歪歪扭扭、只有三条腿着地的椅子,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开的门,以及呲牙冲你微微笑的相框等等。虽然木材的膨胀收缩运动不可避免,但其不良后果是可以规避的:了解木材的特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因应它的胀缩,从而制作出经久耐用、性能稳定的木工接合。年轮是绝大多数树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你可以通过木料表面的年轮纹理分布方式,预测出随着外界湿度变化工件自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顺应年轮的木料与横跨年轮的木料相比,前者的胀缩幅度要大于后者。因此,原木裁板的方式对木料未来的收缩幅度发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样,也决定了木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三维中,哪一方面所受影响最为显著。对原木进行锯裁的两种基本方式(包括了多种由此衍生的方式),其中一种最常用,称为平锯法,即平行于原木切线方向裁板(如左图上面那块板材);另一种不太常用,称为纵向四开锯法,也称平纹锯法,则是垂直于年轮纹路裁板(如左图下面那块板材)。即使上述两种裁板方式所用技术截然不同,但每一种方式总会裁出一些具备另一种方式下纹理特征的板材,例如,以平锯法从原木中心处裁下的木板,从表面纹理看,更像是用纵向四开锯法所裁的。以纵向四开锯法裁出的木板,其截面的年轮纹理垂直于木板大面,这种纹理排列方式使木板的三维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变形。木材在年轮切线方向的胀缩变形大约是轴心放射线方向的两倍,因此,纵向四开锯法所裁木板的胀缩变形多集中于板材厚度方面,变形也很小。与之相比,平锯法所裁木板在整个板宽幅度内,都会出现变形。以桌面为例,如以平锯法木板制作,其宽幅胀缩变形会多达2厘米以上,但如以四开锯法木板制作,根据不同树种,其变形仅为6毫米上下。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家具的使用环境,但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接合方式,来抵消木材自身的变形。要按年轮纹理安排好工件的朝向,使其发生胀缩时依然能够彼此贴合,例如,进行角部拼接的两工件的纹理应该彼此平行,这样,它们的胀缩相互协调,不易变形。同理,对以直角榫接来接合的两工件来说,其切面纹理朝向也要彼此配合对齐。对纹理不规则的工件要特别留心,以做椅子腿的木方为例,如果从截面上看,贯穿其内部的木材纹理是斜向的,那么,这个椅子腿迟早会发生变形,并拖累椅子的整体框架也发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