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论题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论题报告.doc

上传人:yzhqw888 2019/8/1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论题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重述神话”跨国联合出版项目谈起》(《中国比较文学》)、《重述的误区——苏童《碧奴》批判》(《中国比较文学》),结合经典、经典化、经典的重述等理论问题,综述分析中国神话的当代叙事,或者选取一个个案分析阐述自己对于经典重述问题的理解与看法。经典相关理论经典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尔雅·释诂》、《后汉书·蔡邑传》、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回到经典重释经典———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经典化问题黄曼君文学评论2004(4)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童庆炳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的命运刘晗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从文学活动“四要素’(得出,文学经典是那些在一定时期奉为典范、具有权威性的作家或文学作品,它往往承载着各种道理,具有穿越时代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从头经典就永久地成为经典,它是一个不断地被建构的过程。)经典特性:,张丽,阴山学刊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黄曼君中国社会科学2004/3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刘象愚中国比较文学 2006年第2期试论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杨庙平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月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和磊文艺研究2005年9月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从文学活动“四要素’看当前文学经典的重构董希文中州学刊2007年7月(总结为文学经典的特性:①从其地位而言,具有典范性。决定其在文化场域中的影响广度与深度。很我时候一部文学经不成了一种文化代码符号,象征了其所在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其后述文本都会受其典范性的惠泽,有广阔的读者群,受众也有良好的文学审美基础。②从作者创作层面上,具有创造性。③主题具有丰富性(多重意蕴性),可从不同思想角度进行阐述。④审美艺术性强。⑤从读者接受层面上,具有无限可读性。包括历时性的和广阔的大众读者。⑥从跨时空而言,文本具有流动性。我们通常说一部文学经典其价值是永恒的,其存在是超时空的,其实归根结底它是与时俱进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就是它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得到不同时代、地域的主流传播媒介的不断重构(可在不同时代加入当代元素进行经典重构)。经典建构要素: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童庆炳试论文学经典化的外部因素郭超中国***教育2008年4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陈学超2007年1月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 2006年第2期试论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杨庙平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月(上文经典的内部特性加上文学作品成经典的外部特性①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②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价值取向;③特定时期的读者期待视野;④传播媒介方式。)经典讨论阶段: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5—47页陈太胜《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文学经典的重构与文学价值取向的转变陶明东温州大学学报·——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得出,文学经典在中国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两阶段:(1)1950-1970年代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确立(政治权力和文化意识形态标准)。(2)1990年代以后,文学经典在较自由的空间中重构。经典论争产生于西方上世纪70年代,理论界各种现代思潮盛行,在解构主义大潮裹挟下,年轻一代用怀疑与反叛来看待一切代表文化、权力(意识形态霸权)(中心)的传统东西,经典作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自然成为解构的目标。(后现代对现代进行以“戏说”“大话”等形式的解构)中国当时主要是对第一阶段以意识形态标准建构的文学经典进行解构,西方后现代主义以重述文学经典为文学表征的对传统、权力等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解构的思潮传入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急需在文化上与世界对话的中国响应了欧美呼声。不论经典的“解构”,还是“建构”。其目的都是寻求传统经典在当下的缺失问题,以便弥补。)→决定的经典重构的必然性。传统经典在当下危机及其原因:金元浦,: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语言中心地位的旁落。2·文学经典的消费化趋势。3·文学经典存在根基的消解。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再阐释李芳“文学经典”在今天到底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首先,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看,,而是有其产生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接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