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宿迁市“十五”废黄河区域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67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宿迁市“十五”废黄河区域规划.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8/14 文件大小:5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宿迁市“十五”废黄河区域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宿迁市“十五”废黄河区域防洪除涝规划报告宿迁市水利局二○○一年七月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利产业政策》、《江苏省产业政策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政策。江苏省九届党代会提出的我省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部署,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防洪保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强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经委《关于省“十五”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的意见的通知》,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发展“十五”规划任务书》,国家批准的国土规划、流域规划、水利专项规划,以及《宿迁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第二节规划原则和目标一、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分段治理,梯级控制,蓄泄兼顾,着重解决涝水出路;分期实施,合理负担,洪、涝、旱、沙兼治,为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创造条件。二、规划目标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区域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同时解决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第三节工程概况废黄河流经我市宿豫、泗阳、宿城两县一区,,。1992年徐洪河开挖后,废黄河在王官集镇朱海村被截断,上游无客水入境,但仍担负着宿豫、。本次规划主要对该区域的排水出路和河道的防洪除涝等工程进行了规划。工程项目:⒈泄洪闸工程,设计流量200m3/s。⒉河道整治工程。疏浚河道长77km,配套建筑物新建、加固96座。⒊堤防险工段加固长11km,护坡护岸长10km,防护建筑物1367座,防汛道路长5km。⒋排涝泵站新建、改造52座。⒌排涝沟配套建筑物1500座。⒍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43平方公里。⒎水文设施建设。⒏管理设施建设。工程投资:。,,,。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规划区域概况废黄河流经我市宿豫、泗阳、宿城两县一区,,。,,,,。第二节区域特征一、地形、地貌及水系废黄河是历史上黄河长期侵泗夺淮入海留下的黄泛故道。据史书记载,黄河侵淮始于汉,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河溢通泗”,既通泗,必通淮。这为有记载的黄河南泛侵淮之始。黄河大规模南泛,长期夺淮入海始于1128年。是年冬,杜充决河,此番夺淮历史720余年,至1855年6月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再度北徙,经山东入海,使黄河夺淮历史告一段落。1938年6月,国民党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使北徙83年的废黄河再次夺淮,历时达9年,黄河水把大约100亿吨泥沙带到淮北平原,,至1947年3月堵口完工,才结束了黄河夺淮的历史。黄河水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沿线沉淀淤高,使废黄河河槽与滩地明显高于附近平原地面,有的河段高出5~8米,成为一条地上“悬河”,形成一条以两岸大堤为界狭长的、呈带形状的一条巨大垄岗。废黄河不仅是自成独立水系,而且是淮河与沂沭泗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河槽主要排泄两堤之间的涝水,沿线没有支流汇入。废黄河流域是一个条形地带,且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河宽一般1500米至2000米,最宽达4000米,最窄处8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河道的自然地形比降1/4000~1/1000。两堤之间滩地与泓底的高差3~6米,滩地横向自然比降1/15~1/30。中泓在两堤间左右摇摆,多处逼近堤脚,河岸陡立,是历史上的险工患段。流域内大部分为粉细沙土,遇风起尘,遇水流失,遇湿则板,少部分淤质粘土成段分布。全线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差。二、水文、气象废黄河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无霜期为203天,降雨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内降雨分配不均,,(1963年),(1978年),6~9月降雨量集中,%。春天旱情突出,最长连续无雨日有50天以上,夏季雨量集中,多年平均降雨523毫米,雨日天为43天,故常有洪涝发生。三、历史灾害废黄河河道多弯且曲,土质疏松,以善决、善徙、善淤等为特点,造成历史上的决口成灾事件屡见不鲜。黄河侵泗夺淮期间,仅明、清两代宿迁境内决口达60余次,经常发生一年两次决口,一地数次决口。决口地点有朱海、皂河、孟城庵、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