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初步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脑出血发生患者1例(6%)。-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脑梗死;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几分钟即开始产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1,2]。本院于200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为2007年6月—200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共入选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为46~76岁,,男女性别构成比、年龄及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年龄35~75岁;(2);(3)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或低密度影,也无早期脑梗死影像(脑沟消失),有腔隙性梗死而无症状及体征者可入选;(4)有明确神经系统受累体征;(5)NIHSS评分7~22分之间;(6)意识清楚或嗜睡;(7)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颅内出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2)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且经治疗后未降至目标值以下;(3)脑卒中发作时伴有癫痫;(4)近7天进行过动脉穿刺;(5)近14天内使用过肝素,出血时间延长者(15s),血小板计数100×109/L;(6)/L;(7)腹部透析或血液透析者;(8)严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9)合并恶性肿瘤或正在进行抗肿瘤治疗者。
治疗方法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最大剂量为90mg),将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持续1min;再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h;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9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指数);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临床评估医师均经过NIHSS评分、BI指数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