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0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0例.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0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70例
【摘要】目的观察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口服退黄散,1 d 1剂,少量多次频服,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6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结论退黄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退黄散;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胎疸”,以生后周身皮肤、黏膜、巩膜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能引起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严重的脑损害。在治疗上多采用药物和光照疗法。自2002年2月至今,我们自拟退黄散,对耐受光疗或不接受光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黄疸过重,持续日久,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 μmol/L。
70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32例;日龄2~28 d;血清胆红素150~225 μmol/L 52例,226~340 μmol/L 18例;其中感染性57例,溶血性4例,母乳性9例。
2治疗方法
患儿除治疗原发病外,给予中药退黄散煎服。药物组成:茵陈、大黄、郁金、栀子、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由我院制剂室制成儿科散剂,便于煎煮,每日1剂,水煎至40 mL,少量多次频服,6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儿每2 d取静脉血查胆红素浓度,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
治愈:用药3~6 d后皮肤黄染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μmol/L)。好转: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1/2。无效:用药6 d皮肤黄染如故,复查胆红素降低不明显。

治愈6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
4典型病例
崔某,男,12 d,于2001年2月5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生后当日下午出现周身面目发黄,时有呕吐,即在出生医院蓝光照射治疗6 d,黄退出院。数日后,患儿黄疸复现,来我院求治。患儿周身面目俱黄、倦怠不欲吮乳、低热、脘腹胀满、尿黄、大便3 d未行,舌红苔黄、指纹红紫而滞。 μmol/L。西医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医诊断为胎黄,证属湿热熏蒸型。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服用退黄散3剂,1日1剂,3 d后皮肤黄染明显消退, μmol/L。继服3剂,黄疸完全消退,复查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月后随访,黄疸未复发。
5讨论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产生较多,肝功能不成熟以及肠壁吸收胆红素的增加,极易发生黄疸,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和双吡咯,易溶于水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从而退黄。但光疗可引起核黄素缺乏、青铜症等,又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使血黏稠度增高,不利于胆红素的代谢。此外,光疗时需住院,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湿热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