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吆喝萧乾.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吆喝萧乾.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8/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吆喝萧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学****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借助音像资料及自己的模仿,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种种吆喝的声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言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在本文洋溢的内心感情。 难点:学****体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四、教具准备:mp3 音箱彩色粉笔多媒体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课件展示老北京的吆喝声。(二)、导入: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据说,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北京城里会吆喝的人已经不多了。吆喝实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吆喝声已成为号子、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有三十项。中国书法、昆曲、古琴、篆刻……等都属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吆喝反映的是古代劳动年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一种能够来自于民间的文化,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的、民间的则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我们留存的。现在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吆喝。(四)、探究课文读课文,找吆喝。师点拨:吆喝声在课文的表现特点就是具有双引号。商贩:1.)“馄饨喂——开锅!”2.)“硬面——饽饽”3.)“树熟的秋海棠”4.)“喝了蜜的大柿子”5.)“葫芦儿——刚蘸得”6.)“烤白薯哇真热乎”7.)“小玩艺儿赛活的”8.)“蒸而又炸呀……蒸而又炸”9.)“卤煮喂,炸豆腐哟”10.)“栗子味的白薯”11.)“萝卜赛过梨”12.)“葫芦儿,冰塔儿”13.)“就剩两挂啦”14.)“一包糖来,荷叶糕”15.)“哟,荞麦皮哟”16.)“冰棍儿——三分嘞”17.)“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算命盲人:“算灵卦”乞丐:1.)“行好的——老爷……赏我点吃吧!”2.)“老太太(那个)真行好……没有饽饽赏碗饭。”品吆喝,感悟美。师:神韵鲜活的吆喝声,唤起我们遥远而清晰地记忆,所以可以看出吆喝是一首“生活交响乐”,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失策中的文化遗产,那么现在让我们共同品吆喝,感悟美。为学生提示,品析语言的技巧:口语特色,修辞方法,突出的字,声调变化,合辙押韵。示例:1)、“馄饨喂——开锅”妙处:开门见山,使人一听就知晓卖的是什么。2)、“萝卜赛过梨”妙处:从味觉的角度,用甲物形容乙物,突出了萝卜的美味可口,具有艺术性。3)、“喝了蜜的大柿子。”“蜜”写出了甜,“喝”用了拟人手法,里外都甜,甜到了心坎上。7个字写出了柿子味甜、汁多、个大。4)、“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合辙押韵)5)、“小玩艺儿赛活的”卖用秫秆制成的的玩具(夸大使用效果)学吆喝,悟文化。师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历史的积淀,品味一个城市的脉动,既是一种很特别很有意义的消遣,也是一条学****语文的良好途径。现在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