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非智力因素.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非智力因素.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4/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非智力因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调查表明,在小学生学****计算题过程中,由注意品质、意志品质、计算****惯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计算错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计算题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计算题教学****惯
我们知道,人们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可统称为智力因素。另一类则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道德情操等,可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对于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常常能另辟蹊径予以解决。但遇到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看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计算符号,甚至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产生,除了对有关计算的数学概念理解、掌握等方面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
“分心”现象。如:简算270÷18时,有些学生做成了270÷18=270÷9×2=15,结果正确说明学生已掌握基本方法。为什么会写成270÷9×2呢?因为18=9×2。这就是学生的注意还没有及时转移,因而把除号写成了乘号。
2、强信息产生的思维干扰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信息的影响,产生思维干扰,从而引起计算的错误。
如125×6÷125×6=1
3428-428×12=3000×12=36000
7230÷125×8=7230÷1000=
这3题中,“相同两数(0除外)相除,商为1”,“3428与428相减得整千数”,“125与8相乘刚好是1000”,这些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信息,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信息,错误也就由此产生。
3、情感脆弱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脆弱主要有两种:一是轻视心理。表现为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式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二是畏惧心理。表现为克服困难的意志较薄弱,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数字大的计算式题时,便会产生畏惧情绪,厌烦情绪,缺乏信心、恒心、耐心。于是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
4、不良的学********惯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心态。如由于写字潦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3、8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或是因为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打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作业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课本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找到问题的成因,作为老师就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在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