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溶胶凝胶法(1)胶体粒子:是指10–10000Å(1000nm)粒子(2)胶体体系是指分散介质(dispersingmedium)中含有分散相(dispersedphase)胶体粒子,一般分为:(Aerosol),分散介质为气体气-固溶胶(s/g)如烟,含尘的空气气-液溶胶(l/g)如雾,,分散介质为液体液-固溶胶(Sol,dispersion),(s/l)AlOOH、AgI溶胶液-液溶胶(Emusion),(l/l)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液-气溶胶(Foam),(g/l)-,分散介质为固体(固体乳胶)固-固溶胶(Soliddispersion),(s/s),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固-液溶胶(Solidemusion),(l/s),如珍珠,某些宝石固-气溶胶(Solid(Foam),(g/s),泡沫塑料胶体体系的特点:多相不均匀性多分散性,胶团结构聚结的不稳定性胶团组成与结构的不确定性胶体溶液(溶胶)与真溶液的区别:热力学上不稳定的物系多相体系,分散相与分散质存在相界面胶态粒子大小不一,要用平均胶团量及其分布曲线表示胶团无确定的组成与结构,且可分裂,受外界条件和添加剂影响很大Sol的判断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Sol的胶凝-凝胶当溶胶发生热、化学变化,或溶剂失去时,使胶体粒子浓度增加,粒子之间距离靠近,或荷电为零,从而使胶体粒子的构成分子之间缩聚或聚合,形成具有分散液体在空隙或胶团内的三维网络结构,其过程称为胶凝,胶凝的产物就叫凝胶。-凝胶法的基本概念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凝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溶胶无固定形状固相粒子自由运动凝胶固定形状固相粒子按一定网架结构固定不能自由移动溶液溶胶凝胶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液体化合物作前驱体(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化合物),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凝胶经过干燥(干凝胶)、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溶解前驱体溶液溶胶凝胶凝胶水解缩聚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