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厦门中秋博饼.doc

格式:doc   大小:30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厦门中秋博饼.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6 文件大小:3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厦门中秋博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厦门博饼发始人郑成功。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俗。相传是300多年前,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鼓浪屿时为缓解将士们在中秋佳节思乡之情而创,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将士们倍加思乡思亲。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欢声笑语间,自然应该再找寻一些开心的事来做。博饼当然是最有趣的。于是,大家或站或坐围在八仙桌旁,盯着大瓷碗,当骰子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随之产生,每个人在“博”中寻找快乐,在笑声中感受浓浓的温馨。第一种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之夜欢快一博。沿袭至今,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关于厦门博饼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现在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两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32个。会全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众人博饼简画图第二种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第三种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