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 123
!"#$%&’&()$*’+$),-$, .// 1234125
!!!!!!!!!!!!!!!!!!!!!!!!!!!!!!!!!!!!!!!!!!!!!!!!!!!!!!!!!!!!!!!!
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
!!"#
岑国桢"" 王丽李胜男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系,广汉,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心理系,青岛, )
.//.60 7326/1 .77555
摘要以名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材料的测查表明:我国岁儿童均能作出移情反应和
7!3. 7!3.
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反应,但岁以上儿童的反应更为强烈和成熟; 岁以上儿童才能在自己也有困难的冲突背景
2 2
下仍作出助人行为倾向的反应; 岁儿童的移情反应与其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反应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移情反
7!3.
应与冲突背景下的助人行为倾向反应的显著正相关岁以上儿童才具有;个人、集体两类情境会影响他们的移情
2
反应;人身伤害、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三种情境会影响他们的助人行为倾向。
关键词:道德移情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冲突时助人行为倾向
引言及的内容是个人和集体的财物损坏、人身伤害和声
" 誉损害。个体和集体的两种取向历来为发展、教育、
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关注,财物损坏、人声伤害、声誉
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损害也一直是我国道德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主
[ ]
验 3 。移情可以使一个人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 ]
题 8433 。我国儿童的道德移请、助人行为倾向及其
活动中去分享其情感,也可以受他人情感活动的引
关系在涉及这些内容时的反应特点是值得探究的。
[ ]
导而产生相应的体验. 。国外在近数十年才有较多
的对移情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我国自世纪年方法
./ 8/ #
代始已有李辽[ ]、邓逊[ ]、史晓红[ ]、王景英[ ]等人
6 0 5 7 被试
联系道德心理的对移情的代表性研究。这些研究均#$"
被试共名儿童,整群随机取自上海市一所
针对人的一般性移情,测量工具大多是运用即
9:+ 普通幼儿园的中班和三所普通小学的一、三、五年
“梅拉比安移情量表”。自世纪年代迄
./ 1/42/ 级。其中: 岁组名,男、女,平均年龄
今,美国心理学家从个体情感发展 7 .2 35 36 7;/
9;<;=&>>?*- 岁; 岁组名,男、女,平均年龄岁; 岁
及其导致道德行为动机的角度探讨了道德移情 2 65 38 37 1;8 3/
组名,男、女,平均年龄岁; 岁组
( )或移情性道德感( 6/ 35 35 8;1 3. 63
?&@*’,?A*B%# ,?A*B%)$?&@*’*>C 名,男、女,平均年龄岁。
)的问题,并指出道德移情与移情性情感唤起、与 37 35 33;5
>,$B 材料
#$#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对道德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和[ ]
参照“岁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2 ,自
道德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