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Scienc 2005,28(4):906 一908
M iner-Lyer错觉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任桂琴. 韩玉昌任延涛
(,116029)
摘要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生产的504 型眼动仪,以错觉量和眼动特征为指标,考察了M iillerLyer(M L)错觉的产生及
其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在 M L 错觉中,较长箭杆促进长度的准确判断,较长箭翼干扰长度的准确判断。减弱M L 图形的总
判断,实脸结果支持矛盾线索理论。
关铃词: M illerLyer错觉眼动矛盾线索理论
以上的本科生 12 人,所有被试以前没有参加过
1 前言
M L 错觉实验。
视错觉为视觉系统如何建构我们对外界的感知 仪器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生产的 504 型
提供了有益的工具〔11。人们通过设计各种错觉图形眼动仪。该仪器以每秒 60 次的速度记录被试的眼睛
对视错觉进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解释错觉的作注视位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数据。
用机制[21。对错觉作用机制的探讨有助于人们理解 实验设计 2(箭杆)x 2(箭翼)2(M L 图形)三
知觉的某些基本特性。作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视错觉因素被试内设计,箭杆的两个水平是 S(箭杆为 10cm )
之一,Mille Lyer(M L)错觉以对图形中两端点间的和L(箭杆为 20c);箭翼的两个水平是 S(箭翼为
长度和位置的错误感知为特征[[ 31。长期以来,对M L lcm )和L(箭翼为2cm M L 图形的两个水平是M 玩
错觉的产生存在各种不同的解释[[ 4-61。恒常性误用(原始M L 图形)和M I-2(原始M L 图形的变式)。
理论(m isappli esizconstanctheory ,)和矛盾线索理 实验材料实验中使用两类M L 图形,如性是箭
论(confl ictincuetheory )是当前比较盛行的两个理翼能提供深度线索的原始M L 图形,即FranMiller 一
论。 Lyer于1889年首次给出的图形[[ 11l。深度线索(depth
恒常性误用理论认为,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 cues)指视网膜上与场景深度有关的二维信息。呱龙是
的大小时,总是考虑距离的因素。当人们把这一特点原始 M L 图形的变式,即分别在标准M L 图形的两端以
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平面物体时,错觉就会产生[[ 7l0 箭杆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箭翼的长度为半径作圆得
尽管这一理论可以对具有不同深度的 M L 图形做出到的 M L 图形。两类 M L 图形中箭杆的长度分别为
合理的解释并得到了实验的支持,但对于没有深度或 loan 和20cm ,箭翼的长度分别为lcm 和2cm ,图形中箭
具有不同深度的M L 图形的解释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翼与箭杆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印。和 1200。以三种条件产
的困难[al0 生的8 个图形(箭头指向外)为标准图形。每个标准图
与强调图形深度的恒常性误用理论不同,矛盾线形的下面有4 个比较图形(箭头指向内),箭杆的长度分
索理论认为,导致 M L 错觉产生的因素不是深度线别为 llcm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