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合理科学 2002 年第 25 卷第 1 期 10 7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
张淑华
()
人格特质理论产生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行为产生的根源, 人的行为
并用于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
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绩效以及人才选拔中的影响力。但许识到不同层次上的特质对人的行为特征的概括程度不同。
多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 G W tll lport把特质按照其概括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首要
高(0 .15- )。这与特质理论所持假设的片面及其在特质、重要特质和次要特质。其中,首要特质是最重要的特
测验上存在的问题有关。质,它代表整个人格,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R B
Cattell则通过因素分析更进一步把人格特质分为四组特质,
1 人格特质理论假设的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源特质,它是决定行为的根本原因找到
“特质决定行为”的片面假设使特质理论不能正确理解根源特质即可用之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这种假设存在两
行为的预测源个局限:
特质理论的创始人 G W All port认为特质是实际存在( 1)跨情境特质测验带来是是而非的结论难以解释具体
于个体内的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一般性,并能指挥个体情境中的人的行为。心理学要求解释和预测的不是无形的
行为,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在反应上具有跨情境平均数,而是要求预测个体在一定情形下可能怎样行动。这
的一致性,即不同刺激能导致相似的行为。因此,特质能预种预测力存在于可靠的微观测量中,而非存在于混杂的聚合
示一个人在任何规定的情境中将会干什么。显然,特质理论中。特质理论把跨情境的平均行为的言语报告相互联系起
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这种理论的致命弱来评定人的行为水平,这种方法并不能说明特质测量怎样预
点是它片面地强调心理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忽视环境及其与测人在不同条件下将如何实际行动的中心问题。事实上,跨
个人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违反了以下两个事实: 情境的聚合分数可能包含高、中、低三种行为变异在检测行
( 1)特质作为人的内在神经心理结构仅提出了一种预先为的一般性时必须直接测量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
安排的行为方式,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它并变化而不是测量他们的平均水平。
不具有导致行为的必然性,因为人格对行为的影响受情境的(2)对高度概括化的根源特质的探寻导致许多有用的细
压力、角色与规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情境决定了是否让特节的损失。特质理论用因素分析对众多的因素进行筛选归
质来操纵它自己。当环境条件对行为给予强有力的限制时, 纳出少数根源特质。这种方法对特质的概括在预测行为绩
环境是作为压倒一切的决定因素出现的。只有在限制较少效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即普遍性的提升是以损失大量的具
的情境中或在不用遵守角色行为的要求时,人格特质才能对体信息为代价的,在任何分类中,分类数量的减少都会在引
起每一类普遍性增加的同时,带来特殊性的降低。在努力从
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2)人的行为具有适应意义。人在不同环境中会根据情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