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健身气功的概念气功: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的潜能,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身体形态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一直继续沿用了这一概念。健身气功发展到今天,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的锻炼方法,一般我们将以自我锻炼为主要形式,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的气功划分为健身气功,而且由医者向患者实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气功划分为医疗气功,更有利于健身气功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健身气功的分类有多种,我们主要是按练功状态分为动功和静功。二、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1、注重整体锻炼人的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如果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健身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正是区别于其他肢体运动锻炼的关键所在。健身气功的锻炼的特征就在于其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的潜力,从而改善和增进人多整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2、运动风格缓慢柔和绵缓是健身气功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不仅表现在肢体外形和动作演练上不拘不僵、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轻飘徐缓,而且在呼吸调控上应做到深、细、匀、长,就是在意念上也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用意要轻、似有似无。体现了低强度、长时间阈值下的运动特点,可避免大运动强度后给人体生理带来的各种负效应,有利于在节能的情况下均匀地提高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3、养生作用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讲,健身气功就是改善人体机能的运动,比如:人的情绪波动属于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不足以致病,但超过心理活动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健身气功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他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可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三、健身气功的历史发展(重要的发展著作)1973年才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一副珍贵的帛画《导引图》图中绘有44个各种不同人物的晕的姿势,有屈伸、体侧、腹背、转体等动作,既有立势又有坐式,既有徒手动作又有使用器物的动作、许多动作都是模仿动物形态而来的。既有配合动作的呼吸吐纳,部分导引术式的图旁还标有所治病症,充分反映了当时气功发展的水平。分解这些姿势可发现,现金流行的易筋经基本动作都能从中找到原形。华佗不仅在祖国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气功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东汉末年,华佗在继承前任的基础上编创了虎、鹿、熊、猿、鸟五禽戏,将单一的导引术编排为完整的导引套路。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教理论兼医学家,他的《服气疗病篇》不但介绍了各种调息方法,还根据不同疾病提出了六种吐气方法,即吹、呼、唏、呵、嘘、泗,后来我们称之为六字诀。四、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调身:是初学气功者的入门。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身形合度。健身气功不是短时间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以特定的动作,循序渐进的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通过练习功法。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关节骨骼,进而牵动内脏各器官运动,逐渐提高全身肢体关节、韧带、骨骼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