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境障碍、抑郁躁狂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临床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躁狂和抑郁(mania/depression)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分别以心境的持续性高涨或低落为主要表现;躁狂和抑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或以混合形式出现;仅有抑郁症状者称抑郁障碍,既有抑郁症状又有躁狂发作者称双相障碍;有复发倾向,但缓解期社会适应基本正常,预后相对较好。概述:心境障碍的描述性定义**病因不明。遗传、生化(单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心理社会因素、人格、儿童期经历、躯体因素、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药物因素等都可作为重要的发病基础或诱发因素。心境障碍的病因对心境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是精神药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发明和应用。单胺(和单胺受体)假说: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特别是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递质水平异常、以及5-HT/NE递质受体功能失调;新型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位点就是这些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心境障碍:发病机制患病率:高患病率。就医状况:低就诊率,多去综合医院就诊,综合医院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抑郁障碍:临床表现*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要核心症状。一般有以下症状群:核心症状群:三低症状:心境低落兴趣或乐趣丧失精力下降抑郁障碍:临床表现**生物性症状群:睡眠障碍、性欲下降、食欲下降、躯体症状、晨重晚轻、精神运动性迟滞。其他伴随症状:自我评价过低。“三自”(自责自罪自杀)、“三无(无望无助无能)”。还可以出现明显的注意力困难(患者感到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焦虑症状也常见。精神病性症状。抑郁障碍:临床表现**核心症状至少2条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减低或过度疲劳*其他症状思维或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伴体重变化*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抑郁发作的ICD-10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至少2条核心症状,加上至少2条其他症状(生物性症状或其他伴随症状)病程标准:满足症状学标准的症状每天持续存在至少2周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的病情程度:轻度(2条核心症状+2条其他症状);中度(2条核心症状+4条其他症状;重度(3条核心症状+4条其他症状)。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者属于重度抑郁发作。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治疗目标治疗原则治疗阶段药物治疗抑郁障碍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