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下的国土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下的国土规划.doc

上传人:1322891254 201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下的国土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下的国土规划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韩忠彧国土规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级的顶层规划设计,肩负着统领区域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以及许多专业规划的重任,其指导原则和方向选择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中国未来的区域经济格局。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我国首个《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自此,我国经济进入打破行政区划的区域化发展时代。因此,研究区域经济格局和国土规划的关系,以及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下的国土规划方向选择,对指导国土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现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基于地理、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影响着整个发展格局的演变过程,从“一五”计划开始至今,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区域均衡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地区政策,加快了内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缓解了生产力区域布局不均衡的状况。但也造成了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低下、地区差距扩大,沿海的优势没有得以发挥、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等现象。改革开放初期至世纪之交,为区域非均衡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是“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了经济建设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显著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加剧了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趋势,同时也强化了地方利益,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1992年以后,经济开放区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面积铺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但东部地区依然是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为区域协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快速进展。一是东部领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四大板块的发展不断深化,协调性有所增强。二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中国不得不考虑刺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这驾“马车”,于是2009年以来在原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格局的基础上,国家又推进了重点区域的规划制定。到目前,国家已出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成渝经济区、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广东横琴发展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规划占国土面积近1/3。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协调各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推向了高潮。随之而来的将是,国内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经济区域的特色优势开始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