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文-陶渊明.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陶渊明.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陶渊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陶渊明思想的两重性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张小伟指导老师:杨晓斌
[内容摘要]:陶渊明一生受归田和出仕两种思想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这二种思想发生碰撞,推动了陶渊明思想的发展。他早年胸怀大志,思济苍生,壮年寄身仕宦,备尝沉浮,一直关心政治,留心现实;晚年饱经风霜雨露之苦,亲历易代忧患,由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转变为对“桃花源”式的社会向往。诗人在强烈、执著的追求探索理想,片面的把陶渊明理解成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是不公允的;从陶渊明总的政治抱负及其思想发展来看仍不失为留心现实,关心政治的杰出诗人。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出仕

自梁朝钟嵘给陶渊明加了一项“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帽子后,历代论者大多认为陶渊明是隐逸诗人。在《晋书》、《宋书》、《南史》等史书中,也均将陶渊明列在《隐逸传》里,金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曾诗云“君看陶集中,饮酒归田园,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清代《诗比兴笺》曾评论他:“唯知归园移居及田间诗十数首,景物甚玩,意趣易明,至若饮酒,贫士,便已罕寻,拟古、杂诗,意更难测。”又赋予陶公为田舍之翁,闲适之祖。因而后来许多人把陶渊明看作“篇篇有酒”、“不染尘俗”的脱离现实的田园诗人,而对陶的抒发政治情怀的诗很少问津。直到“五四”以后,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淡然,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也不能忘掉‘死’,这是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另一种看法研究来看,恐怕也会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了”。我们从鲁迅先生这段话中不能不受到启发,那种超脱于尘世的诗人是没有的。
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使他无法逃脱。事实上从《陶集》现存一百三十余首诗中,田园诗约占40%,抒发政治情怀的诗园占60%。因此,笔者认为最能代表陶的性格及反映其政治抱负的当是陶的咏怀诗。并且从中发现陶渊明无论是少年读书时代,
还是青壮年时期,以及晚年归耕直到衰老,从来没有放弃对政治的关心,理想的追求。陶渊明少年青壮年时代“游好在六经”,希望在***实现自我,因而他雄心勃勃地踏上了仕途,但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烈冲突的时代,北方受异族统治,南方也处于门阀世族高压统治的时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尽管涛的祖父陶侃做过晋代大司马,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前身寒微,被人讥笑为“小人”,[1]况且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生活相当艰苦,挤身于门阀世族所垄断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黑暗社会中,可以想见非门阀世族出身的陶渊明,势必会落到“有志不获聘”,“误落尘网中”的结局。致使他辞江洲祭酒归隐,后召为主簿,不应。这一时期陶渊明内心交织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但占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安邦治国,有所作为,这便趋势他第二次出仕***,做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独揽长江中下游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准备夺取东晋大权,陶渊明已意识到一场篡位拭君丑剧将要演出,这与实现自己的理想相悖,于是又产生了归隐的念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