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不同平菇栽培菌株的比较试验摘要:对不同地域的11个平菇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出姑、子实体形态、生物转化率等进行栽培比较,综合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农平1号菌株抗杂性差,其他菌株抗杂性均强;各菌株在各阶段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豫平5号、苏研7号菌株现蕾较早;双抗黑平、豫平5号、苏研7号、泰平19菌株转潮间隔较短;豫平5号、苏研7号、亚光1号、泰平19、99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大;99、泰平19、苏研7号、双抗黑平、豫平5号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厚;泰平19和豫平5号菌株生物转化率高,达到109%以上。关键词:平菇;栽培菌株;农艺性状;生物转化率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82-03不同平菇栽培菌株有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在地域上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比较不同栽培菌株在当地的表现,选用了不同地域的1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99、豫平1号、豫平5号、农平1号、苏研7号、亚光1号、中蔬10号、双抗黑平、泰平19、特白1号(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存)。1・2培养基质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去皮)、隸皮40g(煮汁)、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白糖20g、琼脂20g、水1Lo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7%、麦夫皮10%、白糖1%、石膏1%、石灰1%。栽培培养基配方:豆秸40%、棉籽壳50%、鉄皮10%、石灰3%。栽培原料符合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豆秸粉碎至1cm左右,提前1d预湿。、接种:采用聚丙烯栽培袋,,;装好料袋后常压蒸汽灭菌12h,闷12h后出锅;待料温降至23°C以下无菌接种(接种菌龄和接种量一致)。发菌管理:料袋接种后放入温度20〜25°C、相对湿度低于70%培养室内避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清理;发菌期间倒袋2〜3次。出菇管理:菇棚内墙式排袋两端小孔定向出菇;保证不同菌株管理条件一致;出菇期内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处理不少于30袋。1・4栽培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1・5评价项目观察和记录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污染率,出菇期间原基分化、采收时间及转潮间隔、病虫害情况,子实体形态,统计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母种菌丝长速快的菌株是农平1号,其次是苏研7号、中蔬10号,各菌株母种菌丝长势均强、无污染;原种菌丝长速快的菌株是99,其次是苏研7号,除菌株农平1号菌丝长势较弱外,其他菌株原种菌丝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