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草菇菌株比较试验.pdf

格式:pdf   大小:1,54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菇菌株比较试验.pdf

上传人:tiros009 2016/11/20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菇菌株比较试验.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ible fungi2016(5)个草菇菌株,进行出菇试验,考察其农艺形状,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为草菇育种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均保藏于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①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苞脚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中国菇等。草菇是一种喜温、喜湿,自然发生于稻草上的草腐真菌,故而得名。草菇原产于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福建、湖南、广东等地都有栽培。草菇栽培原料广泛,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草菇属高温型菌类,可在其它菌类生产淡季的时候栽培,棉子壳、废棉、稻草、秸秆等各种富含植物纤维的材料都可以栽培草菇,栽培方式多样化,但是由于低产、不稳产和难保鲜等原因,制约草菇的发展。目前草菇菌株的来源主要有野生资源、选择育种。试验将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藏库中保存的46草菇菌株比较试验赵光辉1,2陈剑1郑铃3张鹏4林原1谢宝贵2*郭德章1(1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中心,福建福州350018;3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清350300;4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212)摘要对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46个草菇栽培菌株菌丝长势、采收时间、原基形成时间、抗逆性、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形态存在差异,子实体蛋型期颜色呈现深黑、深灰、灰色、白色等,以灰色居多;菌丝浓密度分为浓密、较稀、稀疏,以稀疏居多;菌株的抗逆性分为强、中、弱,其中以抗逆性强居多;不同菌株的生物学转化率也存在差异,其中V0032生物转化率最高,%,%。关键词草菇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文章编号1000-8357(2016)05-0025-02收稿日期:2016-05-03一稿;2016-05-09修改稿。基金项目:福建省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N-101),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CARS24),福建省福州市农业局技术集成提升项目(2016)。作者简介:赵光辉,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食用菌。*通讯作者:谢宝贵,教授,研究方向为食用菌遗传与育种。-++++,野生菌株福建农林大学,引自印尼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引自印尼福建农林大学三明真菌研究所,野生菌株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V238江苏丹阳,V11三明真菌研究所,野生菌株福建农林大学,青州低温草菇福建农林大学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野生菌株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野生菌株三明真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