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管子学刊 2001 年第 2 期
读书札记
论殷周甲骨文化中的钻凿现象
戴彦臻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 我国历史上的殷周时期,天命神权论极度盛行,在这种宗教世界观的指导下,殷周奴隶制统治王朝,
对一切事情都要通过龟甲问卜于“上帝”,从而形成了殷周独具特色的甲骨文化。本文将对甲骨文化研究中的钻凿
现象,加以阐述。
[ 关键词」甲骨文化; 钻龟; 凿龟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82(200102- 0087-0 4
殷周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宗教世界观是“天命神权论”,这种世界观是维持家天下奴
隶制宗法统治的理论依据。天命神权论的核心思想是,殷周统治者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
上
“上帝”在主宰,作为“上帝”儿子的殷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天子”一切都要服从“
帝上
”的命令。而沟通“天子”与“上帝”之间的媒介,就是运用龟甲兽骨去卜问“
帝
”的旨意。殷周王室将占问的事情和结果乃至于占问后事情发展状况,运用文字刻在
甲骨上,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占问吉凶的记录,但它反
映了当时一些历史情况,具有历史记载的价值。殷周天命神权论的登峰造极以及作为天
命神权论的重要体现形式—甲骨占卜活动的极度泛滥,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
殷周甲骨文化。随着殷周卜用甲骨尤其是大量龟甲(殷周主要用龟腹甲) 的出土,长期
以来,学界对殷周甲骨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本文所要论述的乃
是学界鲜有论及的殷周甲骨文化中“钻龟”与“凿龟”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殷周王室
在运用龟甲占卜时,首先要在加工好的龟甲上,进行“钻”与“凿”,这是占卜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一种程序。本文将在认真考察分析文献记载及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对钻龟与
凿龟这种现象,加以阐述。
一、史书之所谓“钻”与“凿”
钻龟与凿龟,并非今人之命名,古代文献典籍中早已有记载。《荀子·王制》篇说:
“钻龟陈卦,主攘五卜,知其吉凶妖祥,讴巫跋击之事也。”王先谦注说: “钻龟谓以
火蒸荆墓灼之也”。《韩非子·饰邪》篇说: “凿龟数策,兆日: ‘大吉’,而以攻燕者,赵
也。”《庄子·外物》篇说: “乃剖龟以卜,七十钻而无遗策。”郭庆藩说: “《文选》郭景
纯江赋注引司马(彪) 云: ‘钻,命卜以所卜事而灼之’。”(《庄子集解》) 《史记·龟策列
收稿日期 2 00 1-0 1- 10
作者简介戴彦臻(196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大学讲师。
万方数据
传》说: “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
这里,我们先应弄清钻与凿的含义。所谓“钻”,《说文》: “钻,所以穿也。”段玉
裁注说: “本是器名,因之谓穿亦曰钻”。所谓“凿”,《说文》: “凿,所以穿木也”。段
注: “穿木之器曰凿,因之既穿之孔亦日凿矣。《考工记》曰: ‘量其凿深,以为辐
广’。”按许慎及段玉裁注解,可以知道,“钻”与“凿”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其一,作
为名,二者均为穿孔的工具,名为“钻”与“凿”。其二,作为名词,被“钻”与“凿”
之具所穿之孔处,也可称为“钻”与“凿”。其三,作为动词,用这两种工具